中國雕塑——孫溟?淺析碑帖《天發神讖碑》
《天發神讖碑》
全稱《吳天璽紀功德碑》,是三國時吳天璽元年刻石,是篆書體。因東吳末帝孫皓為維護其統治,制造“天命永歸大吳”的輿論,偽稱天降神讖而刻,故又稱天發神讖碑。因為斷為三段,俗稱“三段碑”。
《天發神讖碑》
天璽元年(公元276年)所立,因為這時東吳的皇帝為孫權之孫孫皓,東吳國事衰敗。孫皓在亡國前四年,為了維護其沒落的統治,制造“天命永歸大吳”的輿論,偽稱天降神讖而刻此石。用隸書筆法作方正的篆書,篆體方整,筆力雄強,有隸書之味道。
《天發神讖碑》
相傳為東觀令華覈撰文,書法家皇象所書。但沒有證據,原石立于建業城南巖山斷石崗上,后幾經遷徙至南京孔廟,清嘉慶十年(1805年)毀于火災,僅存有北宋拓本。
圖文/氿波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