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這個名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詩意,它如同久別重逢的戀人,在經歷了春的勃勃生機與夏的熱烈奔放之后,以一種溫婉的姿態,悄然降臨于人間。此刻,思念之情如潮水般在心頭洶涌澎湃,難以按捺。
在眾多描繪秋分的詩詞中,有一首尤為引人注目,那便是清朝胤禛(雍正皇帝)所作的《秋分前二日月下作》。此詩不僅被網友譽為最靜美的秋分詩之一,更承載著一段跨越時空的深情厚誼。深入探究其創作背景,我們方能深刻體會到詩中那最靜美的秋分思念之情。
《秋分前二日月下作》這首詩,收錄于《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詩·《四宜堂集三》中。這些文集的編撰,是乾隆皇帝下詔在四庫全書館進行的浩大工程,歷經數年,從清乾隆三十七年直至乾隆四十三年方告完成。
而此詩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緊隨《哭怡賢親王二首詩》與《怡賢親王挽詩三十韻》之后,透露出創作背后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怡賢親王就是胤祥,康熙帝的第十三子,其一生充滿坎坷。幼年喪母,兄妹相依為命,后得胤禛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收養,這份恩情如同冬日暖陽,溫暖了他的成長之路,也在他與四哥胤禛之間種下了深厚的情感種子。兩人自幼相伴,歷經風雨,所建立的信任和情義,非一般皇阿哥所能比擬。
然而,命運弄人。公元1730年6月18日,即雍正八年五月初四,這位雍正皇帝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和忠誠良臣——杰出的怡賢親王胤祥不幸病逝,年僅四十五歲,留給雍正皇帝無盡的哀思與不舍。胤禛失去了最親密的親人和政治親信,心中的痛苦難以言表。
公元1730年9月21日的夜晚,即胤祥離世后的第一個秋分前二日,雍正皇帝獨自沉浸在對弟弟胤祥的深深懷念之中。月光如水,灑滿宮廷,他提筆揮毫,將滿腔的情感傾注于《秋分前二日月下作》之中。
這首詩的每一字一句,都透露出他對胤祥的深切思念,情感如同秋夜的涼風,穿透了時空的壁壘,觸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
“露濕天階夜景賒,湘簾高卷樹棲鴉。”開篇即繪出一幅靜謐的秋夜圖景,但寧靜之中暗含胤禛內心的波瀾。他望著窗外的秋景,思緒萬千,仿佛胤祥的身影就在那樹影婆娑之中。
“寒蛩唧唧吟深砌,曲沼盈盈漲淺沙。”秋蟲低吟、池塘波光,都成為他情感的寄托,讓他更加懷念與胤祥共度的時光。
“風度桂叢香馥郁,月穿竹篽影橫斜。”秋風送爽,桂花飄香,月光透過竹林,灑下斑駁的影子。這美好景象在胤禛眼中卻多了幾分凄清與孤獨。他深知,這樣的美景,再也無法與胤祥一同欣賞了。
“襟懷凄爽秋將半,落葉蕭蕭菊欲華。”隨著秋意漸濃,胤禛的心情也愈發沉重。他感嘆時光流逝,更懷念與胤祥共度的那些日子。落葉蕭蕭,菊花欲開,都在提醒他,又一個秋天即將過去,而胤祥的離去,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轉眼間,時間已至2024年,又一個秋分即將來臨。今年的秋分時間是9月22日20時43分27秒,星期天,農歷甲辰龍年八月二十。而今天,正是秋分前二日,即9月20日。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重溫胤禛的《秋分前二日月下作》,通過詩詞的寫作歷史背景解讀,我們不僅能領略到詩中描繪的秋夜靜美與凄清之美,更能深刻感受到那份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兄弟情深和思念之情。這份情感,如同秋夜的月光一般清冷而明亮,照亮了胤禛心中的每一個角落,也溫暖了我們每一個讀者的心房。
讓我們在品味這份深情的同時,更加珍惜身邊那些陪伴我們走過風雨的親人朋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真摯的情感最為珍貴,值得我們去守護。
愿大家在這個秋分節氣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幸福,美滿安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