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香港島的大街小巷,你一定能聽到這樣清脆的鈴聲。這種只有在港島才能見到的雙層有軌電車,被人們親切地稱呼為“叮叮車”。
從1904年7月30日到今天,香港叮叮車已運行、服務(wù)了整整120年,成為香港公共交通體系中年紀最長的先輩和“車瑞”,承載著幾代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也是最能代表香港歷史的文化符號之一。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就收藏著一輛舊式雙層電車。
“叮叮”一說從何而來,說法不一。在一期香港旅游發(fā)展局分發(fā)的《香港電車》宣傳冊封面上,香港電車公司以“香港電車,俗稱‘叮叮’,源于電車鈴聲”,簡潔地介紹了電車的得名;網(wǎng)上的“香港電車迷會”認為,“叮叮”聲是電車司機向行人發(fā)出的警號聲,主要來用提示路上行人留意,保證行車安全。而在即將到站時發(fā)出的“叮叮”聲,除了提醒車站內(nèi)的人小心車輛靠邊,同時也起到報站提醒的作用。亦有說法指“叮叮”聲源于舊時電車票務(wù)員使用打孔機時所發(fā)出的聲音。
叮叮車最初沿著維多利亞海灣行駛,經(jīng)過幾十年來的填海造地,港島面積不斷向外擴展,如今它的軌道已全部遠離海邊,成為港島建筑群中的“活化石”,在早前更是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榮譽,躍身成為“最大的服務(wù)中的雙層電車車隊”,現(xiàn)在車隊擁有165輛電車,每天服務(wù)乘客高達20萬人次。
流動的百年名片
發(fā)展至今,香港“叮叮車”已經(jīng)歷7次更新?lián)Q代,由早期的單層變?yōu)殡p層,由英國進口變?yōu)橄愀壑圃臁?/p>
香港的第一代電車以購自英國的單層電車營運。當時電車有等級制,當中10輛為頭等車,16輛為三等車,頭等電車車廂有密閉空間,較為舒適;三等電車則乘客自由上下。兩者車資相差一倍。百多年前,乘坐電車是富有人家的專利。
第二代電車在1912年投入運營,仍是單層設(shè)計,但在車頂上加上公園式座椅,電車不再分頭等跟三等兩種車型,而是變成一輛電車同時分設(shè)頭等及三等座席。上層無瓦遮頭,日曬雨淋,卻是頭等車廂。
1913年,為了乘客雨天亦能安坐上層,電車公司于是在上層加設(shè)帆布帳篷,第三代電車亦告問世。
1925年,第四代的雙層全密封式電車投入服務(wù),由于當時有軌電車在世界各地被淘汰,零部件生產(chǎn)商逐一倒閉,第四代電車從車身到大多數(shù)零部件都是“香港制造”。
在1941年日軍襲港,香港淪陷的時期,只余下12輛電車仍可維持服務(wù),行駛銅鑼灣至上環(huán)街市。
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香港重光。由于電車車體均為木制,維修受戰(zhàn)火破壞的電車成本很高,因此電車公司索性重新設(shè)計及制造新電車。
從1940年代起,香港電車公司開始運用戰(zhàn)后大量剩余的深綠色涂料,為旗下的電車粉飾車身。隨著年月過去,這種在電車上的深綠色調(diào)已然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亦是香港的標志之一。
如今,車隊編號120的電車是唯一一輛仍然恒昌載客的第五代電車。
1960年代,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逃到香港,香港人口劇增。為了短期內(nèi)提升載客數(shù)量,雙層電車陸續(xù)加掛一輛“拖卡”,拖車只提供頭等座席。
由于當時仍由售票員賣票——有別于今天在下車時方以現(xiàn)金或電子票卡付費——主電車下層三等、上層和拖車頭等各需一人執(zhí)勤,一列電車售票員連司機就需要四個人,運作成本不低。
隨時代進步,電車公司于1972年取消車廂等級制度。后來因為巴士等公共交通陸續(xù)發(fā)展,電車單層拖卡亦退役。
1980年代,第六代電車誕生。它與上一代電車外觀沒太大分別,不過絕大多數(shù)座椅由塑料取代木制椅子;鎢絲燈泡以光管代替。
2009年,法國運輸業(yè)巨頭威立雅(Veolia)陸續(xù)收購香港電車股份后,最新一代電車于2011年面世,預計2021年全面取代第六代電車。
第七代電車告別木制部件,車架使用鋁合金制造,馬達也采用了新穎的省電設(shè)計。
除了提供日常載客服務(wù),香港電車在1990年代還推出了專為游客或私人租用而設(shè)的旅游電車。如今市民或旅游團可以包租這些電車開派對或舉辦其他活動。
至2021年,香港電車公司和Pantone彩通色彩研究所合作,把這種綠色命名為“香港電車綠 HK Tram Green”,象征著香港電車的歷史、文化和品牌價值。
香港電車怎么搭?
香港電車相當方便,而且價格相宜,不論長短途,成人每程只需3元(港幣,下同),3至12歲兒童及65歲以上長者則分別只需1.5元及1.3元。搭乘方式與其他交通工具略有不同,是從車尾上車,在車頭下車。
香港電車一共有6條路線,覆蓋了香港島北部的主要地區(qū)(筲箕灣至堅尼地城),而且站點密度高,旅客常去的上環(huán)、中環(huán)、金鐘、灣仔、銅鑼灣等地方都能搭乘電車去玩。
直至目前,大部分電車仍然依靠自然通風,最高車速可達每小時45公里,但一般日常運作時,大約為25至30公里/時,這種悠閑的速度讓你可以在旅行中慢下來,欣賞香港的美景。
香港電車覆蓋了香港島的主要地區(qū),有3大熱門旅游路線,可以充分體驗香港電車的魅力:
一、一小時的特色經(jīng)典電車觀光體驗——電車全景游
在這1小時的電車觀光體驗中,可登上仿照1920年代風格設(shè)計的開篷古雅電車,穿梭上環(huán)至銅鑼灣,游覽香港島最繁華的區(qū)域,并透過多語言的專業(yè)導賞,深度了解香港的故事和電車歷史。旅程后更可以獲贈兩天的電車通行證,自由乘搭電車,發(fā)掘香港的獨特風情。
二、港島東區(qū)電車深度游
乘車到達香港島東區(qū),將有機會發(fā)掘一些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文化藝術(shù)空間,例如油街實現(xiàn)、新光戲院、ArtisTree、舍區(qū)等,或者可以體驗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北角春秧街等地,感受這一區(qū)新舊交織、歷史悠久并富有文化底蘊的氛圍。
三、西區(qū)文青悠閑路線
乘坐電車不往東行,也可往西行,發(fā)現(xiàn)香港的文青一面。
乘坐香港電車的西行線,最遠可以到達堅尼地城。近年來,港島西區(qū)也有不少更新及蛻變,那里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景點,更有許多適合打卡的高質(zhì)量文青咖啡館、百年古樹和海畔風光。
電車曾是香港陸上最快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個世紀過后,卻有人嫌棄電車太慢阻礙交通,曾提議將電車趕出中環(huán),掀起一場爭議。其實電車優(yōu)點多多,若步伐太快、走得太前,往往錯過其可愛之處。
坐在電車上層,可以吹吹風看看風景,沿途欣賞特色建筑及兩旁街道的繁華和人生百態(tài),走過日與夜,觀賞早晚不同的景致,見證百年香港景觀的變遷。百年電車為港人帶來的昔日情懷,絕非快捷方便的新型交通工具可以替代。
一起去搭一次古老的叮叮車吧。
編輯:東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