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紹興市科協切實履行“四服務”職責,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從體制機制、服務舉措等不同層面出新招、出硬招、出實招,推出“五專”(“專線”響應、“專員”服務、“專箱”獻策、“專群”交流、“專欄”宣傳)舉措;建立“科技工作者接待日”工作機制,面對面聽取一線科技工作者心聲和建言;持續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打造“候鳥人才島”“紹興科技工作者之家”;組織科技工作者子女專屬日活動、毅行、趣味運動會等。
在紹興市科協對科技工作者不斷輸送的關心、關愛和加持下,全市涌現了一大批致力創新文化培育和傳承的科技工作者,其中就有新昌縣天功坊磚瓦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俞秋紅。
俗語道,“有瓦遮頭便是家”。磚頭瓦片在人們心中往往對應著遮風避雨的粗放功能,是最常見的建筑材料。而新昌縣天工坊磚瓦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俞秋紅卻將磚瓦打造成了一個品牌、一個產業。在她的巧思巧手下,磚瓦輔以磚雕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古樸之余,綻放出了別樣的光彩。
圖為:磚瓦匠人非遺文化傳承人俞秋紅
讓磚瓦精致化
“我爺爺和父親都是和磚瓦打交道的。”俞秋紅說,一開始她也沒想到自己會進入這一看起來吃苦受累的行業。但看到父親的辛苦,她總會幫著做些事情,在接觸中,她逐漸對這看似平常的一磚一瓦產生了更深的興趣與認識,也敏銳捕捉到了磚瓦市場存在的空白。
俞秋紅的父親俞岳良是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精通建窯、制坯、雕刻等技藝。俞秋紅踏實刻苦地學習父親的手藝,同時習于古而不拘泥于古,希望通過市場化的現代公司運作,推動新昌磚雕走出去。俞秋紅發掘磚瓦背后的歷史文化,推動傳統技藝轉化為產品,以設計承載審美價值,提高產品品質,將傳統的磚瓦廠發展成了集古建筑磚瓦構件、磚雕、仿古工藝品設計、生產、施工為一體的綜合性非遺文化企業。
“磚瓦作為一種中式特有的建筑材料,又輔以磚雕這種表現形式,它們不再是簡單的一塊磚、一片瓦。”俞秋紅說,如今,大家對磚瓦的認知也有了變化,使用空間趨向精致化,受眾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
非遺產品推陳出新
專業、細心、嚴謹,這是談話中俞秋紅給人的印象,也是她無論進行磚雕制作還是整體產品設計都一以貫之的態度。
俞秋紅是“傳統古磚瓦與磚雕燒制技藝”浙江省級非遺項目的省級傳承人,如今,除了做文物、故居、寺院等的修復工作,她的作品也進入了民居、酒店、古鎮、博物館等相關場景和行業,進一步推廣這一非遺技藝。
俞秋紅還推出了練字磚、茶臺、磚雕禮品擺件等產品,根據磚瓦本身的特性,延伸作品的功用。未來,她希望進一步探索產品的創新使用場景,將磚雕運用到室內空間裝飾。
紹興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紹興市科協將繼續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工作,深入實施新時代“名士之鄉”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努力“譜寫新時代膽劍篇”新局面。(作者:張秋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