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9月18日晚20時8分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北緯31.98度,東經117.60度)發生了4.7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網友們反映,除了合肥市以外,周邊的杭州、南京等地區震感非常強烈,不少民眾忌憚地震的晃動紛紛來到室外去避險。按理說4.7級地震只能算是中小型的地震,為何周邊震感會如此強烈呢?
合肥所處的地震帶
合肥位于郯廬斷裂帶南段,該斷裂帶是我國東部最大的地震帶之一。郯廬斷裂帶南起湖北省武穴市,向北經安徽、江蘇、山東跨越渤海,經東北延伸到俄羅斯境內,最終進入海洋,全長超過3500千米。合肥市正好位于這一重要地震帶的南段,使得其地震活動較為頻繁。
同時,合肥市位于合肥盆地東南緣,地殼淺部速度結構差異顯著,且有多條大型隱伏斷裂穿過市區。這種復雜的地質構造使得該地區的地殼應力分布不均勻,易于在一定條件下引發地震活動。
合肥及其周邊地區曾發生過多次地震,包括清康熙七年(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大地震、2006年安徽省定遠縣4.2級地震以及近年來合肥市肥東縣的多次地震。這些地震記錄表明,合肥地區具有一定的地震活動性和潛在危險性。
郯廬斷裂帶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目前主流說法是太平洋原始俯沖帶釋放能量向上頂撞華北陸塊,從而對地殼巖石產生破壞作用。地殼運動使斷裂帶附近應力積累和釋放,容易引發地震。此外,合肥地區復雜的地質構造也加劇了地震活動的可能性和強度。
影響地震釋放能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震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直接取決于其震級。震級是描述地震大小的一個量度,通常采用里氏震級或矩震級來表示。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越大。例如,從一級地震到九級地震,其釋放的能量從數百萬焦耳增加到數億噸TNT當量,呈指數級增長。具體來說,每增加一級震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1.6倍;每相差兩級,釋放的能量相差約1000倍。
激發條件。地震的激發條件也是影響地震釋放能量多少的重要因素。這包括激發強度、震源與地面的耦合情況等。激發強度越大,即地殼內部積累的應力越大,當超過地殼的強度極限時,釋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同時,震源與地面的耦合情況也會影響能量的釋放和傳播。良好的耦合條件有利于能量更有效地傳遞到地表,造成更大的破壞。
地震波傳播過程中的影響。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地震釋放能量的分布和破壞力。這些因素包括球面擴散、地層吸收、反射和折射等。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會逐漸衰減,尤其是高頻成分更容易被地層吸收,導致能量損失。此外,地震波在遇到不同介質界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改變其傳播方向和能量分布。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對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也有重要影響。地震通常發生在地殼的板塊邊界或內部活動構造帶上,這些區域地殼運動活躍,應力集中。不同地質構造背景下的地震,其能量釋放的機制和規模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板塊邊界帶,由于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容易積累巨大的應力并突然釋放,形成強烈的地震。而在地殼內部的活動構造帶上,如斷層、褶皺等區域,也容易發生地震并釋放大量能量。
震源深度。震源深度也是影響地震釋放能量多少的一個重要因素。震源深度指的是地震震中所在的深度,即地震發生的地下位置。震源深度較淺的地震,其地震波傳播路徑較短,能量損失較小,地表震動強烈,破壞力大。而震源深度較深的地震,其地震波傳播路徑較長,能量在傳播過程中損失較大,地表震動相對較弱,破壞力也較小。
合肥地震周邊為何震感非常強烈?
合肥市肥東縣發生的4.7級地震,雖然從震級上來看屬于中強地震,但此次地震導致周邊地區震感強烈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震源深度較淺:震源深度是影響地震破壞力和震感范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千米,相對于更深的震源來說,淺源地震的地震波能夠更直接地傳播到地表,導致地表震動更為強烈。淺源地震的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衰減較小,因此能夠引起更廣泛的震感。
地質構造復雜:合肥市地處華北地塊與華南地塊的交界地帶,地質構造較為復雜。這種復雜的地質構造使得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容易發生反射、折射等現象,從而增強了地震波的能量和傳播范圍。此外,復雜的地質構造還可能導致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發生變化,進一步加劇了地震的破壞力和震感。
地震波傳播特性: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具有多種特性,包括球面擴散、地層吸收等。然而,在特定條件下,如地質構造復雜、震源深度較淺等,地震波的傳播特性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地震波在遇到堅硬巖石層時可能會發生反射和聚焦效應,導致地震波能量在某一區域集中釋放,從而增強了該區域的震感。
人口密集度高:合肥市及其周邊地區人口密集度高,建筑物眾多。當地震發生時,建筑物和地面的震動會迅速傳播到人群中,引起人們的強烈感知。此外,由于地震的突然性和不可預測性,人們往往會感到恐慌和不安,從而加劇了地震的社會影響和震感體驗。
地震預警和感知系統:隨著地震預警和感知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人們對地震的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當地震發生時,地震預警系統可以迅速發布預警信息,提醒人們采取避險措施。同時,智能手機等現代通訊設備也具備地震感知功能,能夠在地震發生時及時發出警報。這些因素都使得人們對地震的感知更加敏感和及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