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新中國非常重視軍事教育,為此建立了多所軍事院校。劉帥在解放大西南后,拒絕了出任總參謀長,而是去了南京擔任軍事學院的院長。而陳賡在擔任志愿軍代理司令員期間,被上級從朝鮮戰場召回,創辦一所軍事工程學院,培養現代化的軍事人才。
陳賡資歷和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也是黃埔一期的畢業生,科班出身。同時,也是新中國的開國大將。
與其他的將軍所不同的是他在建國后進入了軍事教育的領域。錢學森教授后來贊嘆: “在我國現有條件下,這么短的時間內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學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跡。”陳賡為使“哈軍工”早日問世,耗費了很大的心血。
然而,戰爭年代留下的傷痛、長期艱苦的生活和超負荷的工作使陳賡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于1961年3月16日英年早逝。
那么,陳賡之后的第二任院長是誰呢?他就是劉居英。
劉居英是東北人,1933年加入了共青團,后來中共吉林特支被破壞,大批黨團員被捕,劉居英也被抓了。被釋放后,他來了北平。
1935年8月,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參加北京大學黨支部工作、擔任共青團北京大學支部書記、參與領導“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
1936年,他由團轉入了中國共產黨。曾在豫西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宣傳黨的主張。后調回北京,做宋哲元部(29軍)地下黨工作。
抗戰期間他主要在山東,先是任萊蕪縣委書記,組織抗日武裝,與徂萊山起義部隊會合,合編為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劉居英任支隊第一團政治委員。后調入山東省委,做統戰工作。
到了解放戰爭,他回了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吉黑支隊政治委員。1949年2月,任軍委鐵道部沈陽鐵路局局長,東北鐵路總局第一副局長,迅速恢復東北地區鐵路交通,保證了部隊入關作戰的軍事運輸。
建國后,劉居英任中長鐵路管理局局長,后任東北軍區運輸司令部司令員。抗美援朝期間,他任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簡稱聯運司)副司令員。
1954年2月27日,中央軍委任命中國人民志愿軍前線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中朝前方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劉居英為軍事工程學院副院長。
1961年,劉居英任軍事工程學院院長。1966年3月,軍事工程學院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劉居英任院長兼黨委書記。
但是進入特殊時期后,他被撤了職,歷經六年的批斗和監禁,于1971年被調到海軍任職,后擔任海軍的政治部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