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一對 85 后的浙江夫妻,就憑著賣“鍋碗瓢盆”這種簡單的生意,馬上要把公司弄上市了。
3 月 8 號,有名的網紅廚具品牌卡羅特向港交所呈交了招股書,打算沖擊 IPO 。
8月30日,卡羅特(商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羅特”)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公司將登陸港交所主板市場。作為廚具行業的新秀,卡羅特盡管在國內市場上的知名度尚不能與蘇泊爾、康巴赫、九陽等家喻戶曉的品牌并駕齊驅,但此次上市后,公司的品牌建設和成長速度必然會進一步加快。
別覺得好像沒怎么聽過這個牌子,其實它來頭挺大的。2023 年卡羅特的總營收達到了 15.83 億,凈利潤有 2.37 億,這里面差不多 80%都是從海外賺來的。
不過挺奇怪的,卡羅特在提交上市申請的前四天,猛地宣布派發股息 1 億元,并且早在 2022 年那會兒,卡羅特就宣布派發過 5000 萬元的股利了。
通常來講,很少有公司會這么干,要知道在準備上市的時候派息分紅,尤其是在上市申請的前幾天突然分紅,那是會對財報數據產生影響的。
這樣一來,肯定會對 IPO 或者上市后的股價產生影響,卡羅特為啥要這么干呢?
代工廠自建品牌,年賺15億
近些年來,預制菜火起來了,好多人都喜歡自己在家做飯,喜歡搞家庭式烹飪,這使得廚具行業迎來了好時機。
據 2022 年投資咨詢機構 CIC 的報告,預計到 2027 年,全球廚具市場規模會超過 200 億美元,這 5 年的復合增長率能達到 8.3%。
在這樣的發展狀況下,不難想到,接下來的幾年,廚具行業肯定不會消停。
一提到廚具,不少咱國人腦海里冒出來的可能就是美的、蘇泊爾、九陽這類人人皆知的大品牌。
雖說卡羅特在國內沒啥名氣,可在國外卻挺有名的。2022 年,卡羅特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 2.8%,位列第四;在西歐的市場占有率是 1.4%,能排進前三。
卡羅特去年營收 15.83 億,國內市場只給它帶來了 3.22 億的收入,ODM 業務的收入是 2.03 億,剩下那 10.54 億統統來自海外市場。
在這當中,美國市場是卡羅特最大的客戶,而且還是增長速度最迅猛的客戶。2021 年那會兒,卡羅特在美國市場的收入僅有 4600 萬,可到了去年,竟然猛增到 7.4 億啦,短短兩年就翻了 16 倍。
而卡羅特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得歸功于一對浙江夫妻,他們就是卡羅特的二代繼承人章國棟和呂伊俐。
最早的卡羅特其實叫“特牌電器”,這家廚具廠是章國棟的父親跟呂伊俐的母親合伙創辦的。
那時候廠里主要的掙錢途徑就只是給別的大品牌搞代工生產,掙些辛苦費。
但光靠賣力氣搞代工,肯定不是個能長久的辦法,要是沒有自家的核心技術,要么一輩子就掙那點小錢,要么就等著被市場逐漸淘汰掉。
就在 2007 年,給別人做了 15 年代工廠的卡羅特,決定不再安逸,要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
但自創自主品牌哪有那么容易,新創的品牌銷量很一般,在市場上沒掀起多大風浪,公司還是照著以前的路在走。
到了 2011 年,章國棟和呂伊俐這倆卡羅特的第二代繼承人留學回來,接著逐步接手家族的業務,這之后卡羅特才有了新的活力。
而這兩人“掌管”之后干的頭一件事,就是讓這艘“大船”改個方向,以往的貼牌代工業務全部不要了,改為給其他國際品牌提供“設計、開發、生產”一站式的定制化 ODM 業務。
由于他倆打小一塊長大,后來又在生意上是親密得不行的伙伴,于是自然而然就成了夫妻。
2016 年,章國棟夫婦接過父輩沒完成的事業,繼續推動公司往品牌化的方向發展,還推出了自主品牌“卡羅特”。
卡羅特的產品矩陣特別厚實,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超快。按照招股書所披露的,在 2021 年卡羅特推出了 520 個 SKU 的自有品牌,才過了一年,就增加到 1300 多個了。
產品的種類那叫一個豐富,像最簡單的刀具、鍋鏟,還有當下流行的不粘鍋、空氣炸鍋之類的,啥都有。
如今章國棟和呂伊俐這兩口子接手公司已經 10 年了,卡羅特也要朝著 IPO 發起沖刺啦。
那,這家在 1992 年成立,發展歷程超過了兩代人,有 30 多年,現今產品還遠銷海外的“老字號”,到底能不能成功上市呢?
錯過風口紅利,另辟蹊徑成國際品牌
瞧瞧卡羅特這 30 多年的發展歷程,從一個小小的代工廠變成了能遠銷海外的國際廚具品牌,這所有的成果,都是因為章國棟兩人抓住了時代的契機,沒一直在貼牌代工這條路上死磕。
但就算是想從改革里找發展的卡羅特,也曾經跟時代的風口“失之交臂”,而卡羅特沒趕上的這個風口,恰恰就是電商。
卡羅特那就是個實實在在的家族企業,公司 98.6%的股份都在章國棟和呂伊俐這夫妻倆手里頭。
這種公司結構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決策能很快搞定,缺點是公司變成了“一人說了算”,公司的發展跟掌舵人的本事和眼光緊緊綁在一起。
章國棟這些年做決策,失誤之處就在于“上車”的時間太晚了。
淘寶網早在 2003 年就現身了,2006 年往后發展得更快,好多品牌都入駐了。但卡羅特到 2017 年才涉足電商領域,紅利期早就沒了。
雖說錯過電商風口沒讓卡羅特有太多實際的損失,可在國內市場卻跟蘇泊爾、九陽等那些同行有了差距。
一步跟不上,步步都落后,等卡羅特明白過來想去追趕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不過幸運的是,還有海外業務來彌補,早在剛推出自主品牌那會,卡羅特就著手布局海外業務啦。
經過 8 年持續的精耕細作,現在的卡羅特完全可以算是“國際品牌”啦,不光遠銷到歐美、東南亞好多國家,而且跟亞馬遜、沃爾瑪、樂天等企業合作密切。
海外業務已經變成了卡羅特營業收入的主要增長部分。
不過就這次上市來說,不少投資者對卡羅特心存一些疑慮與擔憂,這主要是因為卡羅爾在上市申請前搞了“突擊分紅”。
從招股書所披露的現金流量表來說,到去年 12 月 31 日為止,卡羅特公司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剩下 2.36 億。
就在遞交上市申請的前 4 天,章國棟夫妻倆居然分紅“套現”了 1 個億,一下子就拿走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現金流。
可以講,把公司日常運營必需的資金留夠之后,剩下的現金全都進了他們兩口子的兜里。
這本來沒啥問題,不過肯定會讓公司運營的風險加大,而且在沖刺 IPO 之前這么干,多少有點把“責任”推給股民和投資者的意思。
所以,當下卡羅特首先得解決的事,就是怎么消除投資者的顧慮,讓股民有信心。
除了突擊分紅外,卡羅特在 2024 年的財務狀況沒再有別的不好的變化。并且招股書顯示,卡羅特剛開年這兩個月的海外業務銷售額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了一倍。
主要的增長區域是美國和西歐市場,這是因為海外的需求增加了,還有海外品牌的知名度也提升了。
卡羅特這次到底能不能成功上市,還得等進一步的消息。不過不管上沒上市,它面向廣大的海外市場,又有核心技術做依靠,未來照樣值得期待。
@以上內容版權歸屬「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