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賀子珍離開延安后,一位從上海來的女子走進了毛主席的生活中,最終取代了賀子珍的位置,她就是江青。而另一邊,遠在蘇聯的賀子珍則經歷了另一段人生。
賀子珍
在蘇聯,賀子珍的生活并不容易。她不僅失去了與毛主席的最后一個孩子,還在閱讀報紙時得知了江青的存在。然而,盡管生活艱難,但她并未放棄,好在毛主席送來了他們的女兒嬌嬌,從此,母女二人在蘇聯開始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嬌嬌去蘇聯時只有四歲,由于戰爭帶來的物資匱乏,嬌嬌在一次生病時,險些沒有撐過去。為了爭奪女兒的照料權,賀子珍惹怒了當時保育院的負責人,那個外國女人一氣之下把賀子珍送進了瘋人院。
直到1947年,王稼祥夫婦的到來才讓賀子珍重獲自由。在請示了毛主席后,賀子珍終于帶著嬌嬌和岸青回到了祖國,暫時居住在哈爾濱。然而,對于賀子珍提出的工作請求,東北局的林彪等人卻犯了難。
賀子珍(前排左一)
在哈爾濱的那段生活,李敏是這樣回憶的:
媽媽在哈爾濱的時候,曾對一個老友說過自己的愿望,第一,不要因為自己曾經做過“第一夫人”就把她禁起來了;第二,她想見到毛主席,哪怕是說一句話,握握手都行。
回國后的賀子珍,并未享受過什么榮華富貴,她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她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能與毛主席見面。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賀子珍不僅沒有見到毛主席,女兒也離開了她。
1949年,嬌嬌在北京得到了毛主席的安排,進入了八一小學讀書,并改名為李敏。李敏在毛主席的關愛下茁壯成長,最終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
賀子珍則在后來搬去了自己的家鄉——江西南昌居住。江西的生活雖然簡樸,但充分得到了省委的照顧和關懷。她享受著副部級干部的待遇,卻依然保持著樸素的生活態度。
賀子珍、嬌嬌(李敏)合影
1959年,賀子珍終于實現了與毛主席見面的愿望,廬山的重逢讓兩人都感慨萬分。
分別了二十多年的他們再次相見,賀子珍激動地一直哭泣。毛主席溫柔地安慰著她:“我們終于見面了,你不說話一直哭,以后見不到了,又想和我說了。”
他們的談話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期間,賀子珍向毛主席傾訴了多年的委屈和思念,毛主席向賀子珍征求了對女兒婚事的意見。
賀子珍聽完高興地說:“你是他們的爸爸,你同意了,我也同意。”這一刻的溫馨與喜悅仿佛讓時間都停滯了。
然而,賀子珍怎么都沒想到,這居然是他們此生中的最后一面。
毛主席與女兒嬌嬌(李敏)
廬山會議后不久,毛主席匆忙趕回北京為女兒舉辦了婚禮。盡管毛主席平時并不善飲酒,但在那場婚宴上,他卻頻頻舉杯,他由衷地為女兒的幸福感到高興。
然而,就在婚宴后的第二天,從南昌傳來了賀子珍病重的消息。毛主席深知賀子珍內心的情感壓力以及未能參加女兒婚禮的遺憾。他立即安排李敏南下去照顧媽媽,為此,還破例給女兒安排了專機。
就這樣,李敏帶著毛主席的信件和水果來到了南昌,賀子珍見到女兒后病情明顯好轉。
在李敏的照顧下,賀子珍的身體逐漸恢復。當她全然康復后,就對女兒說:“你快回北京吧,好好陪陪你爸爸,好好陪陪孔令華。”賀子珍總是這樣,一直把毛主席看得最重。
賀子珍
從1959年到1976年,賀子珍再也沒見到過毛主席。雖然時間流逝,但那份深深的情感卻始終不曾消逝。他們的故事成為了一段永恒的歷史,讓人們感嘆生命的無常與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