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新疆慕士塔格峰金燦燦的陽光射進鏡頭里的時候,李斌和俞敏洪開播了,說他倆在圍爐夜話。
從不能拒絕新疆朋友晚上12點一起吃夜宵的熱情,聊到當地的紅酒,再到自己的公司,還有當農民的兒子是什么感覺,當然,共同的母校北京大學必不可少。
北大是一條清晰的分界線。
在上大學之前,兩人的生活履歷非常相似,貧窮、饑餓、懵懂貫穿著兩個農村少年的青澀歲月。比如,幼年時能回憶起的美食,無非是雞蛋和辣椒。
上大學之后,兩人身體里關于創業和成功的躁動被徹底點燃了,以前很多人說那是企業家精神,但看完這場直播,大星覺得還要復雜一些。
教培行業被干掉時,俞敏洪在自己的公號里引用莎翁《暴風雨》里大反派的臺詞說,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這句話用來評價他們倆也是可以的。
在兩個人的交談中,大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們自幼價值觀體系的建立過程,簡單點來說,就是對“笨”功夫的執著,甚至是從肉體和精神折磨中得來的超脫。
俞敏洪是背單詞,而李斌的笨功夫,俞敏洪印象深刻。
那是他倆相識的12年前,戈壁灘的120公里玄奘路。第一晚扎帳篷的時候,俞敏洪看到李斌從背包里掏出5塊板磚。沒走過玄奘路的朋友可能不明白這120公里是怎樣一個強度,俞敏洪說很多隊友都是爬著完賽的,而李斌背著5塊板磚拿了第一名。
李斌靜靜聽著學長講完,說了一句:
我比較喜歡背東西。
哪會有人喜歡背東西啊?俞敏洪直播里沒說他為什么要那么努力背單詞,大星給補充一下,當年他其實是寫信給王強,要借《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王強給他回了一封十幾頁的信,大意就是你不配。
李斌則是中國第一代留守兒童,從小就幫外公放牛。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放完牛后再爬一個小時山去上學。直到10歲,李斌才第一次知道汽車什么?他趴著車斗里,感受著區別于牛背的陌生的震動。
農村孩子從自卑到自驅也是一條玄奘路。
背著磚不肯拋棄的李斌和堅持幫助所有人到達目的地的俞敏洪都笨的可以,喜歡做難而正確的事。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李斌沒必要到新疆檢查蔚來的加電縣縣通,說直白一些,在邊疆搞充換電站賺錢的效率明顯比在經濟發達地區要慢。
俞敏洪也一樣,如果你翻看一下他們的財報,最賺錢且增長最快的業務仍是教育,而直播在他的要求下,也走得非常笨重,比如在新疆跑了十幾天的他調侃說東方甄選只適合賣農產品。
為什么這些都是難而正確的事,大星給大家舉個例子。2018年,蔚來自己準備了充電車帶用戶去新疆的時候,大家瘋狂嘲諷這是隨身充電寶。
那時候,新能源車在新疆的滲透率只有0.6%,充電樁少的可憐。到了今年7月,這個數字變成了41%。充電樁多了,嘲笑聲就少了。
不賣東西,不大吆喝,大家就安靜地分享和傾聽,大星愛看這樣的直播,讓我想起一些人和事。
比如新東方出來創業的老師有很多,踩踏老俞出名的不少,但他從來不還嘴,他并不是不會說話。對于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一秒也不會猶豫,比如:
那個誰,那個誰,還有那個誰都是利用人們的低級趣味賺錢。
李斌也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里,他是一個另類,不愛提友商,攻擊性不強,大家說他像《黑神話:悟空》里的金池長老,他哈哈一笑,說請大家多持支各個領域的國產精品。
數次起死回生后,大家都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但真是運氣嗎?
就拿換電這件事來說,國內只有蔚來一直在做。是換電不好嗎?新能源車最大的焦慮和成本都是電池,換電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這件事,以色列人2009年就知道,后來馬斯克也搞過,可大家都沒堅持住,只有李斌堅持了10年。
大星以前無數次嘲諷過李斌和蔚來,什么新能源大基建,什么建它幾千個換電站,那么多車企不都用國網的樁么,怎么就你好大喜功搞這些?投資人怎么會相信這種人?
直到前天聽李斌自己講了一段過往,好像有點明白了。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李斌剛做易車網也堅持不住了,多年的兄弟兼合作伙伴和他商量好,把錢還給股東,就各奔東西。
沒想到走進會議室的時候,“兄弟”告訴股東,易車沒經營好,最主要就是李斌的責任。后來李斌把事兒都扛了,把公司所有的錢都還給投資人后,還欠400萬。李斌和他們說,你們給我一些時間,我掙錢還你們。
那時候還沒有下周回國,押金一定退這樣的故事,李斌自己真的就一點點賺錢還掉了欠款,讓所有人投資人退出了。
笨,真特么的笨,大哥你開的是有限責任公司,干嘛非整的這么真誠。
俞敏洪以前說過,很多企業家其實干的是撈一把是一把的事。確實,中國的商業史上從來不缺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干活的案例。但真正能激勵每個人,激勵一個國家商業環境的,恰恰是一些“笨”人和“笨”功夫。
前天直播時,起了三次大風。正好他倆三次聊起了人性善惡,大星覺得這兩位對這個話題是很有發言權的,畢竟他們開始創業的90年代是社會大變革時期,有意思的是,經歷了那么多人性復雜面,倆人的心態都很積極,對人性善意光輝反而印象最深刻。
可能也是機緣巧合,這場對話以山開頭,以山結尾。
李斌說小時候從我的村子里走到縣城要花一天的時間,先走路,然后坐船,然后翻過大壩,再坐車到縣城里,真正大別山區走出來的。
看得出他在山腳下很踏實,一直在說咱們堅持一下。風停時,他和老俞說往左邊看,山已經出來了。
中國神話里,昆侖山西北有座天人通途的大山,傳說有個叫共工的人,他說咱們用高處的土填平低處,這樣利于水利灌溉。
在大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猶疑中,共工一頭撞向了那座大山,從此山川移動,大江大河在這片土地上都變成了從西向東奔騰。
李斌讓老俞往身后看,身后就是不周山,被那個“笨蛋”共工一頭撞得稀巴爛的不周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