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普華永道迎來“至暗時刻”。
9月13日,監管部門正式宣布普華永道在恒大地產財務造假一案的處罰決定。其中,證監會對普華永道合計罰沒3.25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財政部對其合計罰沒1.16億元。
罰錢之外,普華永道還被暫停業務經營6個月,廣州分所被撤銷。
處罰落地,普華永道必須承受風暴,巨額罰金、業務暫停、合作客戶接連解約被對手分食……
自釀苦果的普華永道該何去何從?
一、“創紀錄”處罰,從行業神話到行業笑話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恒大財務造假事件一錘定音后,普華永道一夜之間從行業神話淪為行業笑話。
官方調查顯示,恒大地產在2019年、2020年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財務造假,其所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增收入、利潤等行為,構成虛假記載違法。
作為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在執行恒大地產2019年、2020年年報審計工作中未勤勉盡責,在審計過程中違反多項審計準則,違背多項審計要求,多項審計程序失效,未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未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未發現恒大地產大金額、高比例財務造假,對恒大地產2019年、2020年年報均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且上述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且“情節嚴重”。
來源: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 《聽筒Tech》截圖
具體來看,普華永道的罪責有六。
一是2018年至2020年對恒大地產收入相關的主要審計程序,設計、實施存在嚴重缺陷,多項程序得出不實結論;2020年明知恒大地產提前確認收入而不予指明。
二是喪失獨立性,為恒大地產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并在合并財務報表層面編制調整分錄,以虛增利潤。
三是明知或應當知道恒大地產存在大量貨幣資金受限,對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報不予指明,并通過各種方式隱瞞或掩蓋。
四是對恒大地產2020年虛增開發成本、隨意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重大會計差錯不予指明。
五是未保持職業懷疑,未發現恒大地產“明股實債”方式融資、合并財務報表范圍不準確導致的重大會計差錯。
六是對恒大地產未按規定披露重大訴訟仲裁事項不予指明,其他應收款及審計抽樣、持續經營等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項目質量控制失效等。
鑒于上述種種,相關機構依法依規對普華永道作出以下處罰。
對普華永道涉及恒大地產2019年、2020年審計項目的違法行為,給予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共3.25億元的行政處罰;對普華永道涉及恒大地產2018年審計項目的違法行為,給予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共1.16億元的行政處罰;給予普華永道警告、暫停經營業務6個月、撤銷普華永道廣州分所的行政處罰。
此外,財政部還公布了對普華永道中天、普華永道廣州分所及11名注冊會計師的具體處罰決定書。
從處罰的金額和力度來看,此次證監會對普華永道開出的罰單確實是“創紀錄”的。4.41億元的頂格罰金,已經相當于過去三年里50多次違法違規會計師事務所的罰沒款總和。
比罰金更嚴重的是為期6個月的停業,如此長的周期,足以讓普華永道在中國區的業務陷入停滯狀態,甚至可能全面崩盤。
二、 普華永道,冤嗎?
那么,這樣的處罰,對于普華永道來說,冤嗎?
一點也不。相比起恒大財務造假帶來的2萬億元天量債務,和被其坑害的超5.7萬戶家庭,以及2萬家供應商,普華永道失去的,僅僅是兩年的收入。
從普華永道犯下的種種錯狀、罪狀,以及其在行業內的資質、經驗來看,在恒大事件上,普華永道的行為已經不是簡單的審計失職、失效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達到了縱容甚至掩蓋。
比如審計工作底稿嚴重失真,項目觀察中與實際執行情況記錄不一致的比例竟然高達88%。很難相信,這樣一份嚴重偏離實際的底稿,竟然出自這家素來以專業誠信著稱的全球頂尖會計事務所。
比如現場走訪程序失效,甚至連“走過場”的環節都沒有。證監會實地調查后發現,有部分“現場走訪認為符合交樓條件的樓盤”,實際上是“一片空地”。
再比如,完全聽命恒大,隨意其替換樣本,恒大“不讓去”的項目,就直接排除在走訪樣本之外……凡此種種,足可以證明普華永道的嚴重失職和不作為。
試想,若不是普華永道放棄自己的專業和底線,持續性“閉眼配合”恒大“視而不見”,恒大又如何能在短短兩年內虛增5641億元收入和920億元利潤,讓債務像滾雪球般累積,最后變成一場“雪崩”?
三、立正挨打
對于此次“創紀錄”的處罰,站在風暴中心的普華永道選擇以最謙卑、最虔誠的態度“立正挨打”,唯恐自己表的決心還不夠堅定。
9月13日晚間,普華永道中國與普華永道中天就此次處罰決定發表聲明。
來源:普華永道官方公眾號 《聽筒Tech》截圖
聲明中,普華永道表示,自己在對恒大地產的審計中,沒有一直堅守的高標準以及社會各界的期望,公司決心以此為鑒,深刻反思,全面汲取教訓,在“尊重并堅決服從相關行政處罰決定”的同時,也將“竭盡全力贏回大家的信任”。
痛定思痛的普華永道,表示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加大對人員、培訓和科技的投資,并加強文化建設和公司治理的提升。
在人員方面,普華永道緊急換帥。
在聲明發表的當日,普華永道官網就官宣了一則重要人事變動,李丹將辭去中國區主席職務,但仍繼續作為普華永道中天首席合伙人為公司服務。
新一任的華永道中國區主席將由現任全球首席風險與監管官何睦妮(Hemione Hudson)接棒,她將在完成必要的流程后調任至普華永道中國。
此外,普華永道也終止了6名合伙人的聘用關系,解雇了5名直接參與恒大審計工作的員工。
據了解,何睦妮畢業于杜倫大學,于1995年加入普華永道,自2007年成為合伙人,長期從事金融領域的審計和咨詢服務,曾擔任普華永道英國審計業務主管等,并于2016年進入英國公司管理委員會至今。
臨危受命的何睦妮將如何帶領普華永道駛離風暴,重塑企業形象與口碑?
四、信譽盡失,崩盤or翻盤?
眾所周知,會計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信任和信譽的行業。
一直以來,普華永道憑借其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在全球范圍內有口皆碑,是全球頂尖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也因此深受國內企業信賴被他們選擇為合作的審計機構。
然而,在恒大地產案件中,普華永道卻全然違背了自己作為專業審計機構的審計準則和職業操守,罔顧事實真相,對恒大財報虛假背書,最終釀成巨大的風險事件,不僅讓自己審計業務這塊金字招牌蒙塵,也讓自己的評估專業性、獨立性以及品牌形象、市場口碑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質疑與挑戰。
伴隨處罰落地,信譽盡失的普華永道也就這樣被明晃晃地町在了恥辱柱上,巨額罰單和長達半年的停業也讓它在國內的運營也受到嚴重影響,丟單無數。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自公告恒大地產財務造假到如今處罰落地,普華永道至少已被60家公司“解約”,其中包括36家A股上市公司,7家港股上市公司7家,16家基金公司和1家非上市公司。不少上市公司雖選擇繼續與普華永道合作,但在具體業務方面也有所調整,支付的服務費用也大幅下降。
對于同業而言,普華永道的嚴重失誤反倒成為他們的福音,競對們也算是開啟了“人在家中坐,客戶從天上來”的“easy接單模式”。
據了解,在原先與普華永道合作后解約的上市客戶中,安永承接了15家,畢馬威承接了9家;德勤承接了7家;三大會計師事務所以外,幾家內資事務所也分到了“一杯羹”,立信承接了4家;天健、致同、中興華、信永中和、大信、中匯安達各承接了1家,共計10家。
除了上市公司,普華永道也遭到了基金公司批量解約,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據澎湃新聞統計,3月18日至今,普華永道至少已被16家基金公司解約。
在處罰落地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4日,華安基金、寶盈基金、匯安基金、易米基金、浦銀安盛5家基金公司就集體官宣公司旗下基金改聘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而同月與普華永道分道揚鑣的,還有中庚基金、華寶基金、易方達基金、天弘基金、恒越基金、銀華基金等改聘。
市場預測,伴隨此次處罰風波的進一步發酵,普華永道新一輪的“拋棄潮”或剛剛開始。有2001年安然事件作為前車之鑒,想必普華永道必不想重蹈安達信的覆轍,讓自己走向滅亡,讓“四大”變成“三大”。
對于審計機構而言,信譽始終是立業之本,無信而不立,即便像普華永道這樣有著80年歷史的老牌頂尖審計機構,也可能在一夜之間竟然崩塌,在任何時期,都應當堅守誠信原則,確保審計和咨詢工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普華永道的“至暗時刻”是其咎由自取的后果,在為行業敲響警鐘的同時,也充分彰顯我國監管部門在打擊財務舞弊和審計失責行為上的強大決心。
半年之后的普華永道該以如何的姿態回歸,挽回自己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市場是崩盤還是翻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