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太難了!” 看著要她幫忙找的山西面食,土著朋友露出了難色。夾心面、紅面搓尖兒、蘸葉子…“主要它們都不在同一個地方?!?br/>
可不是難么。我都來山西三趟了,愣是沒吃全過去在紀錄片上看到過的,各種技法神奇的面食。就說《我的美食向導》里出現過的夾心面,我至少走進過7、8家店,甚至把紀錄片里的截圖保存在手機里,但獲得的答案幾乎都是:“這個沒有”,“今天不做”——就更別說更小眾的,我只在一些田野調查的資料里看見過的面食種類。
去山西游玩就像一個單打獨斗無法通關的游戲,終于逮到一個土著當攻略,自然得好好用上。
聽聞我要去山西,一個號稱不愛出門,只注重精神世界的宅男朋友竟也湊上來。他最近沉迷《黑神話·悟空》,以一周十幾個小時的速度努力耕耘,據說第三章打了一周,愣是沒打過去。于是要求跟我們搭伙,說是去山西找靈感,也順便看看游戲里那些畫面背后,真正的中國建筑奇跡。
“那敢情好,就找三個《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唄。大同、晉中、再來個臨汾,三天兩夜,應該也能把你要找的面食湊全了?!蓖林笥迅纱嗳绱私ㄗh。就這樣,一邊是為了黑猴子翻山越嶺,一邊是為了吃面穿街過巷,一場屬于我們自己的“黑神話·走山吃面”之旅,就這么開始了。
有神人助攻,我預感這次應該能吃到不少稀奇的東西!
第一站,落地大同。
宅男一路上跟我們科普:這里不僅被游戲取景最多,而且據說能真實感受游戲中 “天命 人”(游戲主角的代名詞)行走在古寺的感受??上也皇堑谝淮蝸?,面對2400多年建城史的大同古城, 轉角就是遼金元明清的樓閣古剎,我 滿腦子想的其實是:羊雜羊肉粉、燒賣刀削面、壓豆面油炸糕…快 進我肚皮。
“所以哪個建筑是游戲里的?拍個照打完卡我們就去吃點東西吧?!?/p>
“沒有原封不動被照搬進游戲的的建筑?!?宅男沉浸在遼金元明清的樓閣古剎中,絲毫沒有察覺我的不耐煩。“可能你此刻摸的這個扶手,就被融合進了某個寺廟場景,而那個寺廟,又借鑒了元代某寺廟的結構和明代某寺廟的雕塑。整個游戲就是一個大型的重裝融合,給你打造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重裝融合?陌生又熟悉?幾個詞觸發了我的記憶開關。一個曾與我擦肩而過的大同滋味,出現在腦海里,“趕緊逛,完了我們帶你去吃一個好東西!”
抿八股+羊蹄,大同飲食中與《黑神話·悟空》建筑同樣“陌生又熟悉”的“重裝融合”,也是我為大伙推薦的第一頓山西面食套餐。
作為曾經的邊關重鎮,大同分割了游牧和農耕文明,這里往北是以牛羊為主食的游牧民族,往南是擅長農耕布織的漢族。但自打北魏入關,大同的口味就開始了南北交融,這里面,不僅是牛羊和面食的交融,也是谷物使用上的個性重組。保留至今的“抿扒鍋”,就是保留到今天,最具代表的滋味。
抿,一種制作方法,就是巨大的擦子,橫跨在熱水鍋上,拿起面糊在擦板上來回擦的動作。“八/扒”“股/鍋”都是方言的音譯,可以理解為“抿”下來的面條顆粒,在熱水鍋里被扒拉熟。在大同,沒有一家抿八股的原料或配比是一樣的,但只要配上羊肉或羊蹄,就是大同人熟悉并喜愛的早餐。
華嚴寺出來,宅男就被我們七拐八彎地帶進了一家小店。某點評上,這家店只有3.5分,甚至沒有配圖和營業時間?!澳銈冊趺粗赖晔钦I業?”“你確定3.5分的店能吃么?”“這頁面上還寫著炸魚薯條,水煮魚,這兩個東西就不應該同時出現!” 他一路質疑抵抗,直到站在大門敞開的店鋪門口:
4張桌子,老板娘正在摘韭菜看電視,墻上寫著三種面:抿扒鍋、抿豆面和壓豆面。環境干凈得像是打開了自己客廳,一對本地食客正在等面上桌,手頭認真地剝著蒜。
其實這也是我幾次來山西后,發現篩選面店的核心秘籍:標準的抿扒鍋只會出現在小區居民樓下或者菜場旁,通常店面不大,老板也不太可能有心思運營某點評。再加上食客都是小區老居民,沒有寫點評的習慣,自然就是基礎分3.5,有時甚至會有一些平臺硬塞進來的奇怪菜品,老板自己是全然不知的。
作為食客,大可不必在意平臺分數,就挑老小區旁的,收錄年頭最久,app上感覺運營感最少的店。 這家的老板用的是土豆、莜面和山藥,我還吃過白面、莜面和土豆調的抿扒鍋。 山藥著實少見,吃到嘴里細膩又有勁兒,還有接近年糕的綿密感。 搭配上老板自己熬的,香到靈魂打顫的豬肉臊子,一勺醋解膩,再啃一口鹵入味兒的羊蹄,燙的熱乎,吃得得勁兒,簡直神仙在人間。
吃了一口就被抿扒鍋征服的宅男,也不“哇啦”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干光了一整碗,甚至還想再來一輪?!案鞣N味道的打破重組,有意思,是有些游戲的道理在里面的。”
“也有象形意義。比如游戲目前對你本人的“抿”壓,就跟剛剛在擦板上的面團差不多。”
敢這么開玩笑,也是因為眼前這位宅男,至今都沒打通游戲第三章。
游戲第三章,“黑悟空”歷經磨難,來到一個名叫小西天的地方。那章的大boss黃眉和尚,住在一個被“彩繪懸塑”所裝點的寺廟。主壇的前后方、兩側墻壁和上方梁柱檁椽枋都被雕刻上了無數佛法故事中的場景,它們融于建筑中,畫面只精細,堪稱舉世無雙。場景參考的,正是位于山西臨汾隰縣,有著“懸塑絕唱”的現實版小西天。隨著游戲鏡頭,這些年歲幾百年的彩繪懸塑甚至仿佛活了起來,在香火中,展現出“極樂世界”的模樣。
然而去西天真的太難了,光這個小西天,就要了我大半條命:我們先從大同坐了四小時高鐵到達臨汾,又拼車顛了兩小時到達隰縣,才終于到達了這個小西天的山腳。這里至今不通火車,《黑神話》帶火它之前,來這里幾乎只有自駕一個選擇。
“這里可太偏僻了,游戲公司都是怎么發現的?” 帶著已經接近于零的血力值,我喘著粗氣爬到山頂,忍不住開始發牢騷。
沒等宅男說話,土著朋友倒是先回了我,“其實我們這里,這種年歲的古寺無處不在。光這附近就還有一個廣勝寺,外壁雕刻著各種佛經故事,甚至人更少。我家榆社那也是,開車40分內,我能給你找到好幾個幾百年沒怎么維修的古寺古建。我們縣里的博物館,隨手拿出來的都是六七百年的石雕佛像?!?/p>
這是我作為外地人想象不到的。山西,大概就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間”。
突然想起來之前,看的一本山西面食的田野調查資料。資料里提及,隰縣所屬的臨汾地區,光民間獨特的面食就有10多種,其中一個叫丁村的地方,竟然用到印度常見的“胡蘆巴粉”和“姜黃粉”做花卷,加上花椒葉和芝麻,堪稱面食中的“絲綢之路”。誰又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花卷,可以是研究中外交通貿易往來和中原文化多樣性的有力線索呢?
下山后,在一個名叫“老隰縣碗禿”的小店,我又意外與一種名叫糝粉的食物偶遇。元曲唱詞曾經寫道:“糝子面帶蔥韭”,與這個食物不謀重合。問了老板,她說這是將蕎麥粉去皮后磨成細粉,再加涼水拌濕,最后稀釋過濾后用溫水熬出來的。我問吃的時候是不是拌韭菜鹽?她說以前有,現在不做了,直接放辣子。
沒人知道這是不是一千多年前的滋味,可能哪怕太原大同這些本地城市,聽過這些面食的可能也寥寥無幾。它們就像藏在山西四處,不被人知道的古建筑一樣,單純的被一代代山西人堅持做著,問起來也沒有什么宏大的原因,只是既然在這兒,就好好守著。
行程的最后一站,土著把我和宅男拉到了她的老家,晉中。
我們去平遙看了雙林寺的韋陀,去了一家專門做蘸片子的小店,吃到了玉谷葉子、三七葉子、茄子、豆角… 一些我們聽過沒聽過的植物做成的“蘸片子”。植物在面漿里變成一葉葉扁舟,幻化成店里8種蘸湯:酸菜、豬肉、番茄、炸醬、辣韭菜、調和醋、尖椒香菜、蒜泥的載體。不僅每一種澆汁的用料都扎實美味,而且,一份才只要不到10塊錢。
然后,驚喜來了:
“還有什么沒吃到的,我讓我媽統統一桌給你做全了!”
這不等于開掛嗎?我一個沒矜持住,笑成了一個傻子,甚至不顧及禮儀,直接張嘴問了我那期待已久的夾心面 —— “能做么?可能么?真的么!” 朋友滿臉佛祖般微笑的點了點頭,給了我一個的手勢。
“是你們要吃包面是吧?我面和好了,就等你們來了就做。” 阿姨看見我們來,連忙擦了擦手迎接我們。除了夾心面,她還準備了一點高粱紅面撮尖,以及紀錄片里才見過的手作莜面栲栳老,澆汁也做了三種:豬肉海帶的、番茄豆腐雞蛋的、和本地傳統的韭菜鹽。
紅色的高粱面,被阿姨的巧手裹緊揉好的白面里。長而細的搟面杖,先壓成餅,再桿成薄皮,一把玉米面防粘,手起大到就開切。不消10分鐘,一根根白里夾紅,仿佛貓眼石一般,浪漫又好看的夾心面就做好了。我沒忍住,把埋藏在已久的好奇問了出來:為什么無數地方都不賣這個面,是很難做么?
“不難做,想吃就會做。不過現在都愛吃白面了,這個沒什么人吃了。”
幾分鐘后,煮好的面和澆汁分門別類地上了桌。同時端上桌的還有我們一再說不用的紅燒水庫魚和紅燒羊肉。我的碳水腦袋吃得腎上腺素直飆,開心的不得了,反倒是阿姨還在一個勁兒地說“都是不值錢的東西”,總覺得我們來一趟,吃面是虧待了我們。
我每樣配菜拿了一點,蘸著湯汁吸溜。高粱特有的石礫感,結合著白面的柔韌,回口甘甜,牙感十足??湛诔钥诿婢鸵呀浐芎?,加上番茄鹵和五花炒豆角,又更香了。豬油的脂肪混合著番茄的咸酸,是簡單卻完美的味覺平衡。再對比著單純用高粱面搓出來的搓尖兒,單純用莜面做出的栲栳老…人生第一次,谷物之間不同的香氣和特性,能讓人體會的如此清晰。
這一頓,是我這幾年吃過最好的碳水,沒有之一。
“這可一點都不比上次吃過的日本蕎麥匠人做的蕎麥面差啊?。窟@蘸水的想象力,也比日本豐富多了”,腦海里打轉著阿姨的那句“都是不值錢的東西”,我忍不住打抱不平起來。
宅男想了一會兒,說了一個故事:上世紀初,日本建筑史家關野貞來到中國考察遼金古建筑,可能向導沒找對,或者當時國家戰亂動蕩,總之對方并沒發現有價值的建筑,于是回到日本后對世界宣稱:中國境內已不存在唐代木構建筑,想看唐代木構還得去日本的京都和奈良。然而僅僅十幾年后,林徽因和梁思成等就在五臺山發現了全木質結構的佛光寺,后來又慢慢發現了應縣木塔等更多全木質結構的建筑。
“它們一直都在,只是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價值?!?/p>
“可能是太多,普通人也不懂吧”,土著朋友回應?!拔蚁肫鹦r候,外公家還有個不知道從哪搬來的石雕,專門壓咸菜缸呢,后來上交了?!?/p>
大家都沉默了,我們各自開始在想一些事情。又吸了一口裹滿番茄醬汁的夾心面,我在想的是:山西不缺世界頂級的面食技藝,但它還缺個《黑神話·悟空》這樣的契機,給它一個站在世界舞臺的自信。
本期作者|梅姍姍
編輯|斯小樂 視覺/創意|BOEN
攝影|《我的美食向導》、梅姍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