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20年前,筆者在華中農業大學(教育部直屬211工程重點大學),公費攻讀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得到非常重要的教育經歷,得到很多有能力的老師的引導。這是一個神圣的經歷,是一個主要的人生階段。
2000-2007年,筆者在華中農業大學,本科,加公費攻讀碩士研究生,這是一段非常重要而,神圣的經歷。
在這里,我學會了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獨自前進的辦法。
其中一個導師,張教授,經常教導我們:
讀研究生,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論證這個問題?讀研究生,就是要學會發現問題,結局問題。
我自己的導師,裘教授,教導我:
研究任何學問,要專攻一點,最后一旦一面通,則容易全面通。
另外一個導師,高教授,說:
讀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差別,與參加工作的最大差別就是:
以后的學習重點,放在理論研究,要做理論攻克。
最后畢業,快要離開學校的時候,做研究生論文答辯的時候,高老師說:
任何專業領域,沒有權威,不要過于相信權威,不要自卑。你自己專研這個領域,你就是權威,要敢于走出自己的道路。
另外一個導師,吳教授,說:
讀研究生,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經歷,自己研究的東西,最后才是自己的。
等等。
這些思想,不斷的強調學會思考,獨立思考,專攻一面,學習權威,但是不要迷信權威,這些觀點,一直指導和照亮我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也指導我后來在建筑研究院的工作,以及后來的地理研究工作。
這些年,筆者研究地理工作,依然保持研究、思考的習慣,經常晚上看書,思考至深夜。
我們研究地理風水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礎考察,基礎調查,考察當下的案例,總結當下的經驗。不斷的走,不斷的考察,不斷的思考和總結。
但是最終依然需要回到理論的總結,理論的思考,理論的研究上面來。形成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形成自己經驗。
所以筆者經常是白天在外面考察研究,夜里在室內研讀理論,研讀典籍,思考總結,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
學習經典,學習明師,走入實踐,再思考,再總結,再實踐,再思考,再總結,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反復循環,最后形成自己的,與自然更加切合的理論和經驗,這就是地理研究的正道。
筆者一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在基層,在野外,研究考察,在現實中,尋找地理運行的規律,探索氣數變化的規律。
筆者長期在基層行走,在鄉村行走,思考地理,研究地理。
筆者經常邀約幾個志同道合的同修,經常一起在古墓、古宅周圍徘徊,研討店里的規律。
筆者與幾個民間的地理先生,在大樹底下,探討地理的運行規律。
走遍萬水千山,最后我們依然需要回到理論,在理論中尋找方向,尋找靈感。
筆者親自編撰的《地理實用技法匯總》和《羅盤注解與地理斷訣》,主要匯總的是地理經典基礎理論。筆者經常拿出來,不斷翻看基礎理論,參考實踐的經驗,發揚其中的經典,拋棄大量的糟粕,最后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筆者晚上,常常翻看筆者編撰整理的兩本基礎教材,與最近的經歷,不斷比對,不斷注解,在經典的基礎理論之中,尋找靈感,尋找方向,尋找思路,尋找啟發,最終形成自己的經驗和理論。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