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前的今天,即1931年9月18日晚間,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的一段鐵軌,并誣陷是中國軍隊所為,于是,他們便以此為借口,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起了猛烈進攻……而這便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對于這場事變,一直以來都議論紛紛,而議論的主要焦點就是時任東北軍領袖張學良為何命令部隊“不予抵抗”?
事實上,對于這個問題,文史君已經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就明確說過,張學良當時雖然奉行的是蔣介石“不抵抗”命令,但其實,他對東北擁有絕對的自主權,換句話說,張學良有權對東北軍是否反抗作出決策的,而這也不存在所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即便下令抵抗,蔣介石也不能說什么。
那既然如此,張學良為何還要下令不抵抗呢?
對于這個問題,文史君給出的答案是——張學良太“自信”了,甚至可以說是“僥幸心理”,畢竟此前類似的“摩擦”也不在少數,倘若他真的反抗了,那豈不正合日本人的意了嗎?如此一來,他們不就有充足的理由發動戰爭了嗎?
然而,張學良最終還是失算了,日本關東軍對于這起事件已是準備多時,少帥終究還是太年輕了,并沒有察覺到日本關東軍的真正意圖。
至于后面的事情我們就非常清楚了,由于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日本關東軍在攻破北大營后一路勢如破竹,先后占領了南滿、營口、海城、遼陽等地。
等到張學良反應過來決定與之對抗時,東北軍大勢已去,日本人僅用了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占領了東北三省,三千多萬東北人民從此飽受亡國奴之苦長達14年。
當然了,作為昔日“東北王”張作霖之子,少帥張學良盡管丟掉了東三省,成為了國人詬病的對象,但日本人對他卻始終是“禮貌有加”,在侵占東北后,竟然還主動將他的家產送還。那么,對于日本人送來的這些家產,張學良態度如何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張學良究竟有多少家產。
據張學良晚年回憶說,當時他在東北有五六千萬的家產。但在筆者看來遠不止這個數,要知道,張家父子經營東北多年,期間收羅的財物可謂不盡其數,別的不說,光是總占地3.6萬平方米的“大帥府”就價值不菲,更別說還有其他不盡其數的金銀財寶、古玩字畫了。所以,張學良所說的五六千萬家產,還是“謙虛”了。
東北淪陷后,時任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自掏腰包”,讓人將張學良的家產全部打包裝好,由三列火車送到北京正陽門外送還給張學良。
這個本莊繁早年曾擔任過張作霖的軍事顧問,與張學良的關系一直很好,當年張學良訪問日本的時候,就是由他跟隨的。
不過,本莊繁此舉,并非是念及昔日與“老帥”、“少帥”的感情,也并非所謂的良心發現,而是另有所圖,他這么做,無非是為了羞辱張學良罷了。
本莊繁遣人給張學良送家產來的時候,還附上一封信,信中言辭頗為懇切,似乎在辯解著這一切與他無關,他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執行者而已,他自掏腰包將張學良的家產打包送還,不就正說明這一點了嗎?但真是如此嗎?
我們說了,本莊繁此舉并非所謂的“善舉”,而是另有企圖。他把張學良的家產送來還給他,卻“剝奪”了其他東北民眾,包括張學良麾下官兵們的家產,倘若張學良真的收了,這會讓他手下的官兵們怎么想?全國人民又會怎么想?
不得不承認,本莊繁真是老奸巨猾,但張學良也不傻,他很清楚自己如果接受這份家產的話,后果不堪設想,于是,他十分氣憤告訴送信者:你回去告訴本莊繁,讓他把我的這些東西放回原位,總有一天我會自己拿回來的,你要是不拿走,我就放一把火給燒了。此外,張學良還說:我決不拿我自己的東西,要還,你就把東三省還給國家。
最后,這些東西全部被拉回了東北,但并沒有如張學良所說“放回原位”,而是被拿出來拍賣了。
“九一八”,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