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只鴨子
能活著走出江西!
“無鴨不過秋”,又到了吃鴨最好的季節了。鴨在家常廚房中雖不如雞肉那樣“十項全能”,但因其肥嫩醇香的口感,在大江南北也有不少上乘肴饌,北京有烤鴨,南京有鹽水鴨,四川有甜皮鴨......想開葷?搞只鴨吃就對了!
但在這么多吃鴨的省份中,有個省份對鴨的偏愛仍然是鮮明的。翻開這里家常菜館的菜譜,宛如一次鴨肉大點兵,鴨參與進了這里的各種烹飪范式,燜,炒,鹵,臘,無所不包,完成著淋漓盡致的自我實現——那就是江西。
啤酒鴨,江西夜宵界的絕對C位。 攝影/麗麗又在吃
對重油重辣重口味的“贛飯人”來說,飽含油脂的鴨肉正合口味。在江西老表的炒鍋中,鴨肴足有九九八十一式:在南昌,不僅有橫霸南北夜市的初代“網紅”啤酒鴨,還有鴨三件,姜爆鴨,醉谷鴨;到了贛南,更能吃到三杯鴨、酸酒鴨;鴨肉除了大菜,更無縫貫穿江西老表的日常三餐,早餐會來上一份鴨慶子冷粉、鴨湯拌粉,過節送禮給人帶一份南安板鴨......“沒有一只鴨能逃得出江西”這話絕不夸張。
醬板鴨,江西伢仔的鄉愁所在。 攝影/麗麗又在吃
江西人的廚房里
如何馴服一只鴨?
在烹鴨之前,江西人更精通養鴨的藝術。江西水系發達,“五河一湖”的自然條件成就了養鴨的天然場地,所以江西老表們養鴨極具“松弛感”,比起集中養殖,更推崇有自然野韻的散養。這些從小喝湖水吃小魚小蝦長大的本地鴨,長了一身上山下水攢出來的腱子肉,燒起來一點不膩人。
雄赳赳氣昂昂的江西麻鴨。 攝影師/luteskai,圖/圖蟲·創意
在江西老表眼里,可沒有不好吃的鴨,只有不會炒的人,他們摸透了鴨的脾性,調動著各式調味、為鴨肉的口味揚長避短。在這片啤酒鴨的發源地,人人都能做出媲美餐館的啤酒鴨,飛好水的麻鴨在炒鍋里煸出焦香,佐以香料燜入味,再沿著鍋邊倒入的一圈啤酒,注入靈魂——啤酒中麥芽的香氣趕跑了腥氣,只留清香夾雜在醬汁的濃香里,不僅下酒更下飯。除了啤酒,各色酒釀也是燒鴨時常借助的天才佐料,客家人做炒鴨時,少不了澆上一點家鄉的水酒,為鴨子賦予一層無法復刻的鮮甜。
啤酒鴨從江西走出、征服全國。 攝影/麗麗又在吃
為了成就江西老表最愛的鮮辣滋味,各色鴨肴里青紅辣椒必不能少,但最精髓的輔料一定是仔姜。仔鴨配仔姜在餐桌上是再般配不過的一對“青梅竹馬”,只因這初出茅廬的仔姜不似老姜那樣老奸巨猾,香味不會過分辛辣,和著仔鴨能炒出一份獨有的鮮。有的地方習慣把仔姜切薄片,哪怕空口也能吃出一份脆嫩,贛南一帶則喜歡擦成姜絲,在鍋中能與鴨肉更加親密無間。
仔姜炒仔鴨,堪稱天作之合。 攝影/一心向往-美圖攝影,圖/圖蟲·創
不僅調味更為精到,這里烹鴨手法比之其他地區也要更加精工細作,在烹鴨這件事上,江西老表有耐心。譬如這三杯鴨,不止要靠三杯醬料鍍上醬色,師傅們還會用榨好的蔥蒜水給鴨子來上一次次的“馬殺雞”,這享受了五星級待遇的鴨肉才能從骨子里透著香。為了讓鴨肉兼具火熱的鑊氣和透骨的酥軟,江西人也常使用幾種做法的“組合拳”:鴨三件就是一道先鹵后炒的下酒菜,待到在鍋中翻炒出鹵香之后,還要再把鹵湯倒回鍋里,煨出一份加倍的香濃;而鄱陽醉谷鴨,則是先炒后燜的順序,出鍋之后軟爛得緊。
先鹵后炒的鴨三件,軟嫩脫骨。 攝影/楊又泡饃
而在一些江西限定的家常菜里,還有著更為漫長的準備過程。最典型的就是油浸鴨,水煮之后抹鹽晾曬,再過兩天下鍋炸出金黃色,倒些茶油密封起來可以封存數月之久,撈點油浸鴨出來就是一盤下酒小菜。當然了,冬天來江西人家做客,最高的待客禮遇就是摘一只吊在廚房風干的板鴨做菜。顏色通透,骨脆可嚼的板鴨是江西人家的硬通貨,用熱水泡一泡就能變得皮肉舒展,炒什么都好吃,拿來煨湯也是第一名,油脂析出之后湯頭格外香醇。
江西家常菜里出鏡率極高的板鴨。 攝影/麗麗又在吃
鴨在江西
能有多少豐富口味?
在贛菜小炒的熱辣咸香之外,鴨肴還有更多大開“腦洞”的呈現形式,點菜時鼓起勇氣開開盲盒就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萍鄉的“當家名菜”蓮花血鴨,光是菜單上的賣相就很“暗黑”,當游客們知道這是用鴨血淋入鍋里做成的,更是要避而遠之。其實不用擔心,萍鄉師傅們大都精通炒功,在大火猛炒之時眼疾手快將未凝固的鴨血淋入其中、只消幾秒,熱鍋中鮮紅的血就會變為成熟的醬紅,那凝結在鴨肉表層的血脂,不僅賦予了沙沙的口感,也更增一層醇美。站在“辣度之巔”的萍鄉,還在血鴨里放入了大量的紅線椒去腥增辣,從鮮紅辣椒里挑出一筷血鴨放進口中,先能感受到醇美,隨后辣味侵入口腔,吃的人滿頭大汗,也還是連聲叫道:過癮!
攝影/MRx夏先森,圖/圖蟲·創意
一道蓮花血鴨,“致死量”的紅線椒是它的勛章。
再往南走,與萍鄉相接的吉安,最拿手的鴨肴是一道霉鴨。在當地,有霉豆腐,霉鴨,霉魚.......一個“霉”字是他們得心應手的風味哲學。“霉”不需要像制作臭鱖魚這種“腌”物那樣,花上很長時間,用辣椒粉拌勻鴨塊、稍稍腌漬個兩天就能上鍋了,可以擺上姜蔥淋入水酒蒸出一個滿屋飄香,也可以把裹著紅外套的鴨塊下鍋小油煸出酥香,足以讓人食髓知味。
嗜辣之外,江西人也愛酸,一個酸字能在鴨肴里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味型。不論逢年過節還是婚壽喜事,酸酒鴨都是定南客家人的待客硬菜,盛上滿滿當當的兩盤,主打一個管夠。
定南酸酒鴨,酸酸爽爽極其過癮。 視頻/定南融媒體
鴨子哪里都有,但調蘸料是定南人的絕活,除了切碎的姜蒜和紅綠辣椒之外,一定要倒些定南的酸酒才夠“靚”,這一碗蘸料在當地叫做酸辣碗,把汆熟的鴨肉浸進去打個滾,酸味便綿柔地包裹著舌尖,開胃第一名。遂川人平時喜歡“搞個醋鴨”,鴨子在大鍋里燜熟之后倒上小半瓶醋,再加原湯勾個芡,是相當好恰的下飯菜。
一只江西鴨
還有多少種打開方式?
雖說有鴨肉出場的多是鎮桌的硬菜,但不年不節的尋常日子里,江西人也少不了和鴨打些親切照面。
在景德鎮,鄰里最尋常的一句問候就是:“恰碗冷粉不?”早晨醒了之后腿著走到冷粉攤子來份現煮的米粉,蓋上些牛肉和鴨慶子(鴨胗)翻攪一番,滋味又辣又爽。臘鴨慶子不止現身粉店,它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神器,懶得下廚了隨便切點炒一炒就是下飯美味。
沒人能拒絕一盤辣炒鴨慶子! 攝影/李建平,圖/圖蟲·創意
而東臨福建的撫州,早餐的偏好就相對清淡,一碗湯頭清鮮的鴨湯泡粉才是撫州人的最愛,吃完粉再嗦嗦湯,飽足得很。在家里,煮過鴨子的鴨湯也會被盛出來寶貝著,江西伢仔要是想把手指頭伸到湯里嗦味道,就會被嬤嬤吼:別動,還要拿來下蘿卜!切點蘿卜下到湯里,就能成就一鍋蘿卜老鴨湯,在餐桌上的一眾辣菜之中清甜解膩,暖胃也暖心。
清鮮解膩的蘿卜老鴨湯。 攝影/大軍,圖/圖蟲·創意
捧出煌上煌的江西也是醬板鴨大戶,整只的醬鴨是學子們帶得走的鄉愁,不過帶回宿舍的醬板鴨若是分給不能吃辣的室友,則很有可能讓你辣到“沒朋友”,而會做菜的人帶走一份南安板鴨,再切一把蒜苗炒一炒,就能把家里的滋味復刻七八成。
把簡單的一只鴨譜出百種滋味,不僅證明著江西人的超凡炒功,更蘊含著熱辣的生活智慧。
來了江西,記得吃鴨! 攝影/麗麗又在吃
文|香菜花
編輯|阿智
圖片編輯 | 阿智、王家樂
頭圖、封圖 | 麗麗又在吃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