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紹興市科協始終堅定強化院校合作、專家引育,充分發揮高校研究院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孵化地作用和其強大的助企轉化賦能作用,按照“接長手臂,扎根基層”的工作要求,深入實施“院士智力集聚”“專家柔性引進”“博士合作共建”的立體式引智體系建設,將企業發展中所需的高端人才缺口、科技創新問題通過科協系統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的組織架構,快速同研究院精準對接,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
據了解,紹興市科協已與各大高校在紹共建研究院中多家建立了研究院科協合作,這些研究院科協里,上千位尖端人才不斷以“科”創“新”,謀“新”重“質”。其中就包括來自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紹興)的院長喬建軍。
圖為: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紹興)院長喬建軍
提及研究院的籌建,喬建軍記憶猶新。在2019年確定合作共建后,為了對接初期工作,喬建軍獨自一人往返于天津與紹興之間。2021年3月,科研團隊從天津大學遷到紹興。
微生物合成生物學是喬建軍的主要研究方向。“來這兒之后,我發現自己最關心的其實是食品安全。”喬建軍表示。
依托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紹興)與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資源,喬建軍促成建設了一個集化工科技館、化工實驗室與科普大講堂于一體的化工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獲批浙江省首批高新技術企業與科研機構科普教育基地。
化工科技館還寄托了喬建軍另一愿景,即宣傳化工。“現在人們經常談‘化’色變,導致孩子們不愿意去學化工。”喬建軍說。因此,展館在設置上將極具紹興和上虞特色的染料制備與釀酒工藝流程融入化工教育,讓大眾切身感受到化工無處不在。這既能夠加強人們對于化工的認識。在這樣的初衷下,教育基地以科普宣傳、實驗操作、參與科研項目等方式,激發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對化學、生物學學習的探究與創新能力,為地方培養人才,同時,研究院的發展也體現了校地合作的優勢所在,即利用院校資源服務企業、服務地方,向地方輸送人才。
紹興市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與國內外知名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來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也為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高地提供了有力抓手。截至目前,紹興市校地合作的研究院已與上百家企業聯合開展工程碩博士(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形成了產、城、人加速融合的局面。(作者:張秋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