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近代藝術先驅常書鴻先生誕辰120周年,9月16日,《永遠的敦煌——常書鴻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開展。此次展覽由絲綢之路藝術協會主辦,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和敦煌黨河石窟協辦,旨在緬懷常書鴻先生及其家族在促進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和民間互動中的重要貢獻。展覽得到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甘肅省人民政府、敦煌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將持續至9月20日。
正如展覽前言中所述:“常書鴻先生是中國近代藝術的開拓者,他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守信念,以無畏的勇氣開啟了敦煌藝術的寶藏。他的妻子李承仙與他攜手并肩,共同譜寫了敦煌藝術的輝煌篇章。”
本次展覽展出了常書鴻、李承仙及常嘉煌多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敦煌壁畫臨摹、敦煌風格的原創作品及油畫等,充分展現了常氏家族在藝術造詣上的深厚積累和在敦煌保護與傳承事業中的重要貢獻。通過這些珍貴的藝術作品和感人的故事,觀眾可以重溫常家三代人在敦煌大漠中的堅守與奉獻,感受他們對敦煌藝術的熱愛與執著。
展覽的一大亮點是重現常書鴻先生八次訪日的珍貴歷程,跨越三十五年的文化交流成為中日友誼的生動見證。
1957年,常書鴻首次訪日,帶去了敦煌壁畫和彩塑摹本,令日本觀眾對敦煌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開啟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此后,常書鴻多次訪日,并在東京藝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通過講學和創作進一步促進了兩國間的藝術對話。
他與李承仙共同創作的“飛天”障屏畫,分別被日本棗寺和法隆寺永久收藏,成為中日文化紐帶的重要象征。
1992年,常書鴻將其作品《珠穆朗瑪峰》贈予創價學會名譽會長池田大作,以藝術傳遞中日友誼的深厚情誼。通過這些作品與背后的故事,觀眾不僅能感受到敦煌藝術的獨特魅力,也能體會到常氏家族在中日文化藝術交流中的不懈努力。
展覽還特別設立了黨河石窟展示區,介紹了李承仙與常嘉煌為繼承常書鴻遺志,于1996年在敦煌黨河一側開鑿的石窟。三十年來,黨河石窟在他們和眾多志愿者的堅持下穩步發展,來自中日兩國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都參與了石窟壁畫的繪制,黨河石窟逐漸成為新時代敦煌石窟藝術發展的重要陣地。
此次展覽不僅致敬了常書鴻及其家族的卓越藝術成就與奉獻精神,更是對中日文化交流悠久歷史的深刻回顧。
常書鴻先生之子、著名畫家常嘉煌說,“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觀眾能夠深入了解敦煌藝術的偉大魅力,汲取不斷傳承與創新的力量,同時也希為中日文化交流搭建起橋梁,共同見證敦煌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MC東京 陳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