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天晴,中秋快樂
在EKA·天物的中央復興車站
傳統與摩登相遇,非遺就在我們身邊
復古的火車站搖身變為藝術秀場
觀眾穿行于不同風格的場景中
移步易景,感受非遺美學的“人間煙火”
重點展示
十二項上海非遺代表性項目
{子時}
徐行草編
徐行草編是以黃草為原料,利用材料的柔韌,采用多種編法編織成輕巧耐用、自然環保的生活用品,如拖鞋、收納籃、草包、草帽等。編織的圖案豐富,色彩多樣,常見有龍鳳紋、牡丹紋、雙喜紋等,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丑時}
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徐匯區,吸收中國傳統雕刻技法,融合西方雕塑的解剖、比例、結構等手法,形成獨特的海派工藝風格。生動表現上海弄堂生活風情和日常生活,也有民間故事等題材。
{寅時}
崇明土布染織技藝
崇明土布源于元末明初,是一種以平紋組織形式為主的棉紡織物,質樸、厚重,兼備保暖和透氣功能,是尋常百姓家最常見的布料。一塊土布從棉花開始,需要經過軋、彈、搟、紡、染、經紗等十多道工序后,最后才能上機編織。崇明土布大部分以藍色調為主,配色雅致,經緯從橫交織出各式各樣圖案,主要有蘆扉花、井字紋、秤星布、喜字紋等。
{卯時}
金山農民畫
金山農民畫是從田野鄉村中脫穎而出的藝術形式,充分吸收了剪紙、刺繡、藍印花布、灶頭壁畫等民間藝術元素,以外拙內巧的藝術風格見稱。創作主體大多為農村女性,她們用畫筆畫生活,題材以田園勞作、節慶習俗、江南水鄉等為主,構圖飽滿、色彩鮮明、對比強烈,江南風俗情趣濃郁,展現了勞動人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辰時}
上海剪紙
上海剪紙多采用鏤空剪刻。在海納百川的城市文化影響下,上海剪紙融合中國南北方技藝和東西方文化,在比例、透視、時空上創新變化,融合中國畫、版畫、油畫等藝術風格,結合拼接、套嵌、復合、裝飾等表達方式于一體,精致細膩,摩登時尚,充滿城市氣息和生活情調。
{巳時}
上海絨繡
上海絨繡是一種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制網眼布上一格一針或數針繡制的刺繡技藝,色彩濃郁、質感厚重、立體感強。上海絨繡起源于歐洲,二十世紀初由傳教士傳入上海。數代上海絨繡工匠不斷將源歐洲絨繡技藝與中國傳統刺繡技藝相結合,形成了兼具西方裝飾和海派特色的藝術風格。
{午時}
海派旗袍制作技藝
海派旗袍制作技藝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是民國時期漢族女性結合滿族服飾,融合西方文化基礎上設計的時裝。這種服飾形式不僅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時尚和美的追求。
{未時}
鉤針編織技藝
鉤針編織技藝是一種以棉線為主料,使用鉤針手工編結花邊的傳統技藝。19世紀末,法國傳教士在徐家匯和漕河涇等地區設立傳習所并教當地婦女編結花邊。目前有有辮子針、短針、中長針等近30種針法,有平片鉤法、筒狀鉤法、圓片鉤法等基本技法。盡管工具簡單,但樣式豐富,編織而成的織物具有鏤空立體的藝術效果。
{申時}
朵云軒木版水印技藝
{酉時}
海派家具制作技藝
{亥時}
琺瑯器制作技藝
朵云軒木版水印技藝源于中國古老的雕版印刷術,被譽為中國印刷史上的“活化石”。目前朵云軒木版水印主要用于中國書畫復制、古籍善本再造、傳統水印箋紙制作等。
海派家具,俗稱上海老家具。海派家具制作技藝在保留中國明式、蘇作等傳統家具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吸收西方家具設計理念、制作工藝,形成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
琺瑯器制作技藝在上海地區主要以“金銀胎琺瑯器”為主,是用貴金屬制胎,以石英,長石為主要釉料燒煉而成。海派金銀胎琺瑯器在技藝上結合了中國傳統細金工藝和琺瑯工藝,在功能上,同時具備觀賞和實用的取向;在風格上,是海納百川、充分融合東西方文化元素的藝術精品。
{戌時}
上海民族樂器制作技藝
上海民族樂器制作技藝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主要包括古箏、琵琶、二胡等樂器的制作。在制作上融入歷史、色彩、美學等元素,結合造型、雕刻、彩繪、鑲嵌等多種工藝手法,具有突出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跨界非遺國潮國貨
展覽展出的多款跨界非遺國潮國貨,包括上美x回力4款非遺主題球鞋、朵云軒與野獸派聯名“生命之木”秋意濃香薰、佰草集蘇繡化妝品系列等賦予日用品非遺美學,兼具實用性與藝術價值,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為傳承注入創新“助推劑”。
流動的非遺
展覽期間,將有4輛“流動的非遺”快閃小車在園區內穿梭,匯集多種文創產品,輕松實現“非遺”自由~趁著秋風正好,來逛逛這場潮流精品的非遺文創“造物社”吧!
古月照今
感受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的審美碰撞
海派技藝、國潮新品、非遺體驗...
這里的中秋不一樣!
造物十二時辰 ? 上海非遺生活美學展
地點:EKA·天物(金橋路535號)
38幢中央復興·車站
時間:2024年9月17日至10月16日
11:00-17:00 周一至周四
11:00-20:00 周五至周日、節假日
指導單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辦單位:上海大學
承辦單位: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
EKA·天物
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
全國非遺名詞審定委員會
上海大學公共藝術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公交信息
地鐵:6號線金橋路站3號口
公交:778路,B1路
責任編輯:逄繼青
視覺設計:陳淇琦、黎汭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