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大授銜中,我軍共有55名開國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此外還有兩位補授,一共57位開國上將。其中蕭克將軍的名字名列榜首,這也就有了蕭克鎮上將的說法。
蕭克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員之一,他1925年投筆從戎,參加過南昌起義,后上了井岡山。土地革命時期就擔任過紅六軍團長,后又擔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是賀龍元帥的副手,可以說是資歷顯赫。
這樣的級別和資歷在紅軍將領中并不多見。
抗日戰爭中,蕭克出任120師副師長,還擔任過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當時與他平級的另外兩位八路軍主力師的副師長,都被授予了元帥。
解放戰爭期間,蕭克參與創辦了華北軍政大學,兼任副校長。一直到1949年5月,才調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
蕭克之所以沒有被授予元帥,戰功方面是硬傷。除了紅軍時期,擔任過軍團長,其他階段他基本上都是副手,即便擔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期間,也不是太成功。
此外,蕭克一生曾有過幾次“站錯隊”,這也是影響他軍銜的一個因素。
蕭克第一次站錯隊是 在1929 年6月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在大會選舉軍委書記時,他沒有投毛澤東的票,而是投了朱德。但當時可不僅他一個人如此,很多將領都是這樣。
第二次站錯隊相對更加嚴重一些。那就是“草地分家”,蕭克站到了張主席一邊。蕭克當時由于對情況不了解,所以對張國燾的錯誤沒有進行批判,與明確反對張國燾的賀龍、王震等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也導致在授銜的時候,上級有人明確反對他,認為他不堅定。
不過盡管如此,建國后蕭克職務也并不低。從1950年6月起,蕭克就開始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部長。
后來又任國防部副部長,還擔任過訓練總監部部長等職。
1958年,反教條主義的時候,蕭克遭到錯誤批判,并被解除了職務。
1972年,恢復工作后,蕭克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后又擔任軍事學院院長兼第1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1980年到1983年期間,他還擔任過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也是副國級的干部。
盡管與十大元帥相對,差距還是有些大,但蕭克的成就也并不能說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