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小樹在砍,小孩在管。
孩子對讀書、學習沒興趣只是一個借口,父母放任不管,反而會害了孩子。
天生就能自覺學習的學霸,畢竟只是極少數,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那到底要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呢?
1.少一些指責,多一些耐心
我們要知道,自律是反人性的,尤其是對于孩子而言。孩子并非天生自律,這其實是由人類大腦的發展規律所決定的。
腦科學研究早已表明,在 10 歲以前,孩子屬于右腦型,智力思維方式具有感性、發散的特點。
通常情況下,孩子越聰慧,發散思維就越發活躍,也就越難以長時間專注于單一的學習任務。在大人看來,就是不自律。
所以,你一定要忍住,避免過度批評和指責孩子,而是耐心引導孩子,慢慢把他律變成孩子的自律。
2.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
人的語言,是有能量的,贊美的語言天生具有積極向上的力量;貶低的話語讓人垂頭喪氣。
想要孩子變好,你一定要多去關注孩子的閃光點。
多給他一些正面的暗示,讓他知道自己很棒,讓他堅信自己能夠變好,這就是給孩子賦予向上的力量。
3.少一些干涉,多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
《自驅型成長》中說,這份“自己說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動進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來的動力。
因為是自己想要成為這樣或者那樣的,而不是被迫去成為的。
所以啊,你得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別老是命令孩子,要多尊重他、信任他,多給孩子一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因為你不管大事小事都插手干預。在避免孩子犯錯的時候,也在不知不覺當中把他成長的動力給奪走了。
4.用滿滿的愛去滋養孩子
沒有價值感的孩子,永遠學不會自律。
因為他從心底里就覺得自己一點兒都不重要,就連自己的時間和生命也都無所謂,能隨便消耗,隨便浪費。
因為愛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只有確定自己是被愛著的孩子,內心才能充滿安全感和價值感。這樣他才會從心底里喜歡自己,也才愿意為之去做出改變。
5.從小的改變開始做起,少一點急于求成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習慣也不是一天養成的,想要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一定要懂得循序漸進,從小的改變著手。
比如說以前按時做作業、看書、運動,這些全都做到了,這才叫做自律。
現在讀 20 分鐘的書,跳 10 分鐘的繩,這就算是自律。
先把要求降低點,從一個小小的改變開始,把有難度的事精簡精簡,精簡到孩子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程度。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怎么會抵觸了,自然而然也就更愿意去行動。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自律的原動力來自于愛。
自律的基礎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特別有價值時,就會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好自己,珍惜自己。
所以啊,要是想培養出一個特別自律的孩子,那一定得給他更多的尊重、信任、愛,還有價值感。只有讓他先相信自己能做好,他才能夠成長為一個自律又自覺的人。
聲明:以上圖文,意在交流學習,普及知識,非原創部分源自網絡及育兒成長法整理,原創部分為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