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加坡成了公認的亞洲金融中心,財富進一步聚集,富人群體達到了歷史極值。
正所謂倉稟實,而知禮節。
前不久,新加坡國會三讀通過了一項名為《平臺人員法案》立法。
其主要服務對象就是:
出租車司機、私家車司機、送貨員等依賴線上平臺謀生的從業者。
具體賦予了他們什么呢?
1 享有與其他工人同等水平的新加坡中央公積金
將平臺人員劃分為介于雇員和自雇人士之間的獨特法律類別,確保他們享有比現有水平更高的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儲蓄計劃保障。
而且平臺營運商必須平臺人員繳納公積金。
2 享有工傷、保險權利。
要求各大電商、互聯網、外賣平臺的運營商,必須為外賣、跑腿人員提供與雇員同等水平的工傷賠償保險。
3 享有集體談判權,工會權益。
鼓勵平臺上靈活就業人員組建 “平臺工作協會”的與工會法律權力類似的代表機構,以保障平臺人員的集體談判的權利,包括與運營方談判,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集體協議。
平臺人員還可以憑此擁有多種補充性的維權途徑,包括在“經過考慮和在合理情況下”發起罷工。
為什么要出臺這部法律,新加坡的理解是:
長期以來,這些雇員沒辦法得到工會的保護,任由平臺營運商支配,是不公平的。
此外,他們的工作和收入一般也不穩定,如果遇上工傷,很可能就要斷炊,或是還不起醫藥費,長此以往,難免衍生各種社會問題。
據新加坡《2023年勞動力報告》的數據顯示,平臺人員占當地勞動力的3%,而提供召車與送餐送貨服務者,約占平臺人員73%。
他們的利益是不容忽視的。
2021年,新加坡政府將網約車司機、外送員等工人列為弱勢群體,并成立由政府、工運、工業界、學術界等各方代表組成的咨詢委員會,研討如何加強對這類群體的社會保障。
經過了一年的意見吸取,委員會在2022年11月提出的建議涵蓋公積金、保險、保健儲蓄和員工協會。
而這些建議都獲得了新加坡政府的接受。
對于新法案的通過,新加坡官方特別自豪,對外宣稱:
使我國成為全球最早立法保障平臺人員權益的國家……是我國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勞資政三方協商的另一成果,也反映社會新契約的精神。
新加坡官方還認為:
面對這個群體存在的事實,權衡得失,立法保障他們的權益是正確的做法,盡管這么做會帶來一定的成本增加負擔,但相信社會整體本著互相照顧和包容的精神,都能接受和分擔這個成本。
此外,平臺業主須肩負部分責任,不應該把全部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有了法律的規范,也有利于平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移民國家,長期面臨人力短缺的問題,很多工作要靠外來勞工。
出臺這項法律,從長遠來說,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過去。
而且作為配套,接下來,新加坡的衛生部會還聯手平臺,進一步出臺法律,保護騎手、外賣員等靈活就業人員的利益。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歷史一再證明,吸引人才最好的手段,就是良善的法治,和美好的生活方式。
今年,徐崢拍了一部關于外賣員的電影《逆行人生》。
在電影結尾,徐崢飾演的外賣員對著鏡頭說出了這番話:
“我們足夠努力了,所以我們值得被尊重,值得更好的生活。”
也許,我們外賣員需要的不僅僅是五星好評。
而是更有尊嚴地去勞動。
更有保障地去拼搏。
-完-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