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月亮便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一種文化。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這種文化都會伴隨我們一生。
因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鄉(xiāng)之情從小便刻在了我們骨子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深情厚誼,更是我們生命中割都割不斷的今世情緣。
而到了中秋,此時的月亮不僅包含了我們血脈里最深最濃的文化,此時的月色更是擁有了無與倫比的美。
那么,中秋的月色到底有多美呢?寂寂無云的時候,在唐人殷文圭的詩中,它是“萬里無云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當(dāng)遇到別離,思念親人的時候,他在王建的詩中,是“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而當(dāng)人們遇到喜事,倍感精神的時候,它在明人馮夢龍的詩中便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然而在劉禹錫的詩中,中秋的月色美更是美得與眾不同。尤其在他的千古名作《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中秋的月色更是美得讓人神往,僅開篇10字就令人心醉,驚艷了世人。
此詩是劉禹錫在中秋之夜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他描繪了中秋最美的月色,寫得極富哲理性,寫得極為有內(nèi)涵。其詩如下: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fēng)露發(fā)晶英。
能變?nèi)碎g世,翛然是玉京。
劉禹錫的這首詩把筆墨集中于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并以月為核心,繪就了一幅清輝萬里、哲理深蘊的畫卷。
首聯(lián)的“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兩句就描述了這樣景象:今夜月光如水,而上天則用這樣的月光,一夜之間便滌凈了塵世的喧囂。
此處的“寰瀛(huán yíng)”指的是全天下;“今夜月”則指的是中秋之月。這時的月光,輝煌耀眼,一瀉千里,灑向那浩瀚無邊的宇宙。
在這開篇的兩句詩中,詩人主要把筆觸放在“今夜月”三個字上,既起到了照應(yīng)了題目中“八月十五中秋夜”的作用,又強調(diào)了此夜絕美的月色,只有在中秋夜才能觀賞得到。
第二句中的“一遍洗寰瀛”六個字,詩人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把月華洗盡寰宇說得那么貼切,真的是氣勢磅礴,超脫凡塵,獨步古今。
因此,這首聯(lián)的兩句詩,僅用了十個字,便深刻地勾勒出中秋月色那超凡脫俗、無與倫比的美,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頷聯(lián)的“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這兩句是說,酷暑的熱氣漸漸退去,初秋的清爽,涼透九霄,天空一片澄澈,萬般秋景更是一片清明。
此聯(lián)中的“九霄”指傳說中的天上九霄,即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瑯霄、紫霄、太霄,這里是指極其高遠(yuǎn)的地方;“秋澄”指的是秋日的天空清澈明亮。
這兩句詩勾勒出一幅中秋時暑去秋來的清新畫卷。其中雖未直接描寫中秋之月,卻借清明澄澈的萬般秋景,襯托出中秋月色的皎潔與純凈。
這樣的描寫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細(xì)膩入微的觀察力,更彰顯了他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獨樹一幟的匠心與巧思。
讓人在品味詩句的同時,感覺仿佛穿越了時空,親眼目睹那輪輝煌耀眼的明月,皎潔無瑕,照亮心田。
在頸聯(lián)的“星辰讓光彩,風(fēng)露發(fā)晶英”兩句中,詩人同樣沒有直接描繪中秋月色,而是以星辰退讓、風(fēng)露生輝的景象,間接地頌揚了中秋月色的非凡魅力。
此聯(lián)意境深遠(yuǎn),言簡意賅地展現(xiàn)了八月十五之夜,繁星仿佛自知不如,甘愿隱去其輝,讓月光獨占鰲頭。
而月光下的微風(fēng)與露珠,在月華的照耀下,更顯晶瑩剔透,熠熠生輝。這一切,無不深刻地刻畫了中秋之月皎潔無瑕、光彩照人的絕美景象。
其中“讓”字的巧妙使用,使得明月被賦予了超凡脫俗的魅力,其光芒之盛,令星辰甘愿退避三舍。
這種側(cè)面描寫的手法,烘托出中秋月色的獨特與輝煌。這種高妙手法的運用,使得此聯(lián)不著一字便盡顯風(fēng)流。
尾聯(lián)的“能變?nèi)碎g世,翛然是玉京”兩句的意思是,人世間永遠(yuǎn)都在不斷地變換,而天上的月亮卻是恒久不變!
這兩句詩中的“翛(xiāo)然”意為無拘無束、超然灑脫的樣子;“玉京”原本指的是天外仙境,這里卻用來指代中秋的月亮。
在這兩句詩中,詩人通過天上永恒的月亮與人世變幻無常的對比,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對月亮恒常之美的深刻體悟,更透露出他對宇宙永恒、人生無常、與時間變換的思考。
其內(nèi)心的情感也因這天人之際的鮮明對照而波瀾起伏,心緒搖曳,神思飄遠(yuǎn),盡顯詩人對宇宙人生獨特而深邃的哲思情懷。
到了最后的這兩句,全詩便戛然而止,而詩中通過對月的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展現(xiàn)出中秋月色的氣象萬千,意境深遠(yuǎn)。
在此詩當(dāng)中,詩人通過對中秋月色的描寫,展露了其博大的胸襟,雄闊的氣魄。而其玩月的形象,也躍然紙上,超脫塵俗,引人遐想。
所以此詩雖為詠月的傳統(tǒng)題材,卻別出心裁地以月喻人,以人觀月,天上人間,交相輝映,展現(xiàn)出詞人深邃的哲思與精湛的技藝。
而詩人的滿紙月華,不僅照亮了讀者的心田,更贏得了前人的廣泛贊譽,實為詠月詩中的佳作。
縱觀劉禹錫此詩,他雖然僅僅把筆墨用于描繪絕美的中秋月色,并未涉及半點思親懷鄉(xiāng)之情,稱得上是詠月的不朽佳作,流傳千古。
誠如宋代的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中所說:“杜子美、劉夢得皆有八月十五夜詩,只是詠月,然亦佳句也。”
而明末清初的馮舒對于劉禹錫的這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更是給出了最高的評價:“首二句壓倒一世?!?/p>
因此可以說,劉禹錫的這一首五言律詩,描繪出了中秋最美的月色,尤其是開篇的“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10字,詩句一出,便驚艷了世人!
*圖片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