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應戲,是逢時按節令所演的戲曲,又被稱為“節令戲”,每個節令都有與之相匹配的劇本,有演人和演神仙兩種。中秋節作為一年中比較重要的節令,自然也少不了承應戲。比如吳剛伐桂、玉兔下凡和嫦娥奔月等,宮中賞月乞巧的同時,也能看看戲,別是一番樂趣。
在清宮之中,最喜歡“追劇”看戲的當屬慈禧太后,根據現有的檔案記載,從光緒二十一年到光緒三十四年,這短短十幾年的光景,她就在德和園大戲樓看戲多達262天次,其中有一年看得最多,竟看了40多次。
《天香慶節》(總本)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其中有一部中秋的承應戲叫《天香慶節》,慈禧太后就格外喜歡。光緒二十九年的中秋,宮里的戲班在頤和殿完整地演出了這部戲,從早到晚,演了八個小時。慈禧太后也癡迷地“追”了八個小時。
那么,《天香慶節》究竟是一本講什么的戲劇呢?《天香慶節》劇本上下卷各八出,一共十六出,其中,上卷八出分別是七政陽光、金英表瑞、直圖好合、曲倩良媒、冰人自薦、荒服來王、攝將龍頷、鬧散鴛幃;下卷八則分別是奪婿角勝、銜寶生嫌、揮戈揚威、尋跡追蹤、擬續鸞交、空勞風卜、烏兔歸元、天香慶祝。
《天香慶節》(總本)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天香慶節》在內容上講的是中秋佳節,月宮中的宋無忌與搗霜仙子玉兔奉命,向凡間皇帝獻月中丹桂。但不料在中途玉兔竟然私自逃跑了。
同一時間,陽精大圣金烏,派遣赤兔以其所盜暹羅國主的夜明珠為聘禮向玉兔提親,不料,此前赤兔又與玉兔早有定親,得知事情真相的金烏與赤兔、玉兔打了起來。
赤兔和玉兔在打斗中并沒有占得上風 ,而是戰敗落荒而逃,逃至緬甸,并將夜明珠作為禮物進獻給了緬王。夜明珠本來是暹羅國的寶物,因此又引發了緬甸與暹羅二國的交戰。
道仙宋無忌向皇帝進獻了丹桂之后,便與金烏共同前往緬甸,宋無忌將玉兔收回,太陽帝君將金烏收回。緬甸暹羅二國也重修于好,并共同上表于皇帝,并奉上寶物夜明珠、踆烏和赤兔。
《平定臺灣戰演戲圖》(局部)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這部劇在情節上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引人入勝,雖然需要連看8小時,但看完的人大呼過癮,沒有一絲疲憊之感。
同時,這部劇在歷史上也是有原型的,是根據發生在乾隆三十三年至四十五年間,暹羅與緬甸向清乾隆皇帝進貢的歷史事件改編而成。在中秋演出,不僅對皇帝的豐功偉績進行了歌頌,同時也增添了宮中的節日氛圍。
慈禧太后有時候也不滿于“追劇”的樂趣,還喜歡改戲和編戲,每每有新劇排演時,她常坐在戲樓中觀看,仔細品味其中的內容,待到興致上來的時候,她也會穿上戲衣到臺上唱上幾句。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慈禧太后對于戲曲的態度,更像是她對待自己人生的態度,在戲曲里不同的人生中去感受世間百味。
備注:文末配圖為故宮博物院官網之《蟾宮玉兔圖》軸,明,陶成繪,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內容以官方資料為基礎,在細節創作上適當地發揮了一些聯想和創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私信聯系【松蘭書社】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