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新聞網訊(記者 蔣宇欣)最近,蘭溪市游埠鎮洋港村的村民小張計劃翻新自家的老宅,迫切需要資金支持。他通過掃描農房門牌上的二維碼,僅5分鐘,便接到了蘭溪農商銀行工作人員的來電。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小張在手機銀行上迅速完成了貸款申請,資金很快便到賬了。
這個打在農房門牌上的特殊“碼”,就是蘭溪積極推廣的“數智村碼”。
堅持以“數”賦能,讓鄉村有“智”更有“質”。近年來,蘭溪緊抓數字鄉村建設的機遇,深化鄉村數字化改革,促進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然而,隨著當地農民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在數字化進程中兼顧提升農村老年人的使用體驗,也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課題。
為解決這一發展難題,蘭溪農商銀行以“浙農碼”為引領,將原有的“數字門牌”系統進行迭代升級,與市農業農村局合力推進“數智村碼”,構建起“村戶基礎數據體系”和“‘一村一碼’+‘一戶一碼’應用場景”。
據悉,“數智村碼”整合了貸款、存款、中間業務等金融服務,創新性地融合了百團聯百村、“擴中提低”幫扶、數字村務等本地特色服務,通過簡單的掃碼操作即可辦理業務,配合網格金融專員的上門服務,實現了業務辦理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轉變。
在黃店鎮王家村,家家戶戶門口墻壁上均張貼著“數智村碼”,村民只需拿出手機往上面的二維碼一掃,村莊簡介、土特產品、招工就業、金融貸款等各種信息和辦事指南瞬間跳出屏幕。
蘭溪以“數智村碼”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一碼治理”,著力推進治理場景集成。村干部可以通過掃碼進行村務治理,將傳統的手工、紙質、線下治理轉移到線上平臺,實現高效管理。游客則可以通過掃碼獲取村莊簡介、尋找當地民宿、農家樂、特產等信息。不僅如此,該項目還植入農村閑置資產盤活應用,去年累計盤活閑置資產85處、增加村集體經營收入246余萬元,有效提升了閑置資產的利用效率;與市零工市場數據渠道對接,實現了“碼上找工作”。2023年,已為16個村社的6000余名靈活就業群體提供了零工就業崗位。
此外,“數智村碼”有效融合了地方特色場景。蘭溪將“數智村碼”與“梅”好蘭溪應用鏈接,為1.2萬余梅農賦上“浙農碼”,推動采后監測關口前移至生產全過程,有效提升了楊梅品質。楊梅主產區馬澗鎮,通過“數智村碼”開展線上課堂,累計舉辦“梅”好夜課13期,服務梅農主體1000余人次,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