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老師不讓家長在群里隨便講話,這么看來是有原因的。
在這個信息飛速傳遞的時代,家長群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社交舞臺,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劇情”。而那些家長們在群里的神回復,真的是讓人笑不活了,同時也讓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盤點家長群里的神回復
新學期數學老師龔老師進入家長群,第一個家長某某爸爸誤把“龔”字看成了“糞”,歡迎糞老師,結果下面家長全是歡迎糞老師,真是讓老師哭笑不得啊!
班主任老師確實不好當,有時候他們覺得一件事挺小的、挺好完成的,但有的家長就是不能按照老師想的那樣完成。
就拿加入家長群后,需要改群昵稱這件事來說吧,這看似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操作,有的家長卻仿佛遇到了世紀難題。
比如,這位李同學爸爸可真的是太執著了,老師讓改備注,可他倒好,去改群名。老師給改回來,他又給改回去。這一來一回的“較量”,感覺老師都要崩潰了。
后來老師實在沒辦法,就把李同學的媽媽叫進群里,本來想著這下能把問題解決了,沒想到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李同學媽媽居然也開始改群名了。
打錯字這事兒本來就挺尷尬的,要是你打錯之后,別人復制你的,結果一排全是錯的,這時候你心里得是啥滋味呀?
在家長群里,還真就有這樣的事兒。有的家長可能是著急,又或許是太粗心大意了,居然把“已熟讀”寫成了“已服毒”,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這樣的錯誤,不僅會讓人忍俊不禁,還有可能引發沒必要的恐慌。難道這些家長在發消息的時候,就不能稍稍檢查檢查嗎?
除了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操作,還有一些家長在群里的發言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老師在群里通知要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的講解,請家長叮囑孩子預習,可是有家長不知道二元一次方程是什么,以為是兩塊錢聽一次,就開始交費了。
更有家長不把家長群當回事,比如這位同學的爸爸,發了自己嬉皮笑臉照片,請群里的媽媽們多多關照,當老師提醒他嚴肅點,他竟然發了自己嚴肅的照片,隔著屏幕就能感到老師很無語!
從這些家長群里的現象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有一部分家長對群里的信息不怎么重視,也沒有認真閱讀的心思。
他們可能是因為工作繁忙,或者是習慣了快速瀏覽信息,這就會給老師的工作帶來麻煩。
比如老師發了通知,為了信息不被覆蓋,會說“不用回復”,但是,還是有家長回復“收到”。有時老師發了重要信息,確保每一位家長看到,會讓回復,但是也有家長就是不回復。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特別是老人帶孩子的,不熟悉手機功能,也不經常看群消息,這樣就會錯過老師發的重要信息。
還有一些家長缺乏基本的溝通技巧和禮貌。
他們在群里的發言可能過于隨意,沒有考慮到其他家長和老師的感受。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在群里的言行會讓人感到溫暖。
我家孩子的班級群里經常有熱心的家長,主動給其他家長提供便利,比如有集體活動,老師讓孩子們化妝,有家長就會主動拿著自己的化妝品給孩子們化,省了其他家長的心。
老師讓買一樣的日記本,有家長立即找到合適的鏈接發群里,方便大家買。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作為家長,應該提高對家長群的重視程度,認真閱讀老師發布的每一條信息,確保自己理解了其中的含義。不要不看信息就直接復制粘貼其他家長的回復。
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在群里的言行舉止,保持禮貌和尊重,避免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行而引起尷尬。
比如涉及到孩子之間的矛盾,或者對老師講課或處理問題的方法有意見,可以私聊老師,溝通解決。不要在群里直接艾特老師,發泄情緒。
作為老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規范家長群的秩序。比如,在家長加入群的時候,可以發布一份詳細的群規,說明家長在群里的注意事項,包括如何提問、如何回復等。
結語
家長群本來就是個能讓老師和家長方便交流的地方,是為了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好好成長服務的。
希望我們共同維護家長群,讓它成為一個和諧、高效的溝通平臺,為孩子們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