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給恒大做財務背書的普華永道被罰了。
證監會罰普華永道3.25億,頂格處罰;財政部罰1.16億,頂格處罰。
計罰沒4.41億,暫停經營業務6個月。
隔著1000多公里,我仿佛都聽到了有關部門的咆哮。
按照官方說法,普華永道有”五宗罪:
一:審計工作底稿失真,項目觀察中約88%的記錄與實際執行情況不一致。
二:現場走訪程序失效,實際項目未竣工交付,甚至是“一片空地”。
三:任由恒大地產替換樣本,將恒大標注“不讓去”的地產項目排除在外。
四:文件檢查程序失靈,交樓清單造假未發現。
五:復核程序失守,復核工作流于形式......
看了這五宗罪,我想到了成龍以前的一句名言:
“我犯了一個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普華永道的這些錯誤,放在國內別的會計事務所,就不會犯嗎?
2015年5月,標普把恒大的信用評級由“BB-”下至"B+”,展望為負面。
在這種情況下,許老板不知道花了多少錢,送出去多少茅臺,讓國內媒體和本土評級機構大肆反駁,并給予恒大以AAA的主體最高信用等級。
一些官媒也幫腔,說國外機構惡意打壓恒大。
到了2016年4月,標普又把恒大的信用等級由“B+”下調至“B”,展望依然為負面。
然后當時恒大的軟文滿天飛,紛紛鼓吹其是什么“高質量增長”。
人民網在一篇評論中,是這樣說的:
優秀的中國龍頭企業……雖普遍獲得國內機構的認可,卻在國外評級中遭遇冷場,甚至淪落到C類評級。
實際上,恒大不但從未違約,去年12月還動用自有資金一次性提前償還了13.5億美元的巨額債務,秀了一把財務強勁的肌肉。
境外機構對中國企業評級偏低,客觀上有不了解企業和評級標準僵化等因素。而另一方面,主觀上也有夸大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潛在風險的西方慣性思維,不排除成為海外做空機構幫兇的可能。
問題來了,如果你是普華永道,面對這樣的媒體論調,同時還想在國內做生意,你會怎么辦?
沒有人預告過風險嗎?!
有啊,下到民間老百姓,自媒體,上到有良知的專家,很多人都在提醒恒大的風險。
可究竟是誰在閉著眼睛狂飆,任由恒大掏走資產?!
恒大是一面鏡子,國足是一面鏡子。
鏡子太多了,我們正視了嘛?!
2019年,恒大虛增的收入是5600億,普華永道幫恒大把賬抹平了。
網上有個笑話:"chatgpt在中國永遠不能替代會計師,因為它不能坐牢”。
“不做假賬”。
這是殷切的希望,也是難以動搖的現實。
我相信普華永道里的一些會計師因此拿到了不菲的收入,也知道未來有一天東窗事發,他們會面臨什么?
但他們很難不這樣做。
因為時也,勢也。
在那個節骨眼上,誰敢得罪恒大?
今天,普華永道被罰了,很多人說,罰得好,活該!
我也覺得,應該罰,罰對了。
但我想說的是:
拋開普華永道之外,一些機構、媒體就沒有錯嗎?
讓他們犯錯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這才是需要深究的......要引以為鑒啊!
-完-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