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解放戰爭后期的兵團司令員,那真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將領,他們不僅領兵打仗的本事不小,資歷以及其他方面的才能也都很厲害,可以說是綜合能力非常優秀的將領。
而且,他們在建國后大多都被授予了軍銜,其中有的是上將,甚至還有好幾位都是開國大將。當然了,他們大都被重用,只不過崗位和職務不太一樣。
像韓先楚以及許世友等就長期擔任大軍區司令員,而許光達和王樹聲這樣的大將,也都擔任了重要職務。
然而,有一位卻很特別,盡管他也曾是兵團司令員,但在建國后他卻始終擔任大軍區的副職,就連葉帥也曾對他說:“建國以來,你不計較職務高低,任勞任怨,很不容易啊!”
這位兵團司令員,就是赫赫有名的王建安。
王建安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和許世友是老戰友以及老搭檔了,在王建安擔任軍政委的時候,軍長就是許世友。
軍政委這個級別在紅軍時期也不算低了,至少很多上將也僅為師級干部。
抗戰期間,王建安在山東,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在魯中、魯南也頗有名氣,而且這個級別也不低了。
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過華野的縱隊司令員,后成為了兵團司令員。畢竟在華野,名將可不算少,他能夠成為兵團司令員,可見其還是非常優秀的。
建國后,王建安去了朝鮮,1954年,他從朝鮮戰場回國,后歷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
不僅如此,他的授銜甚至還被拖了下來,人家都是1955年授銜,他卻是1956年。
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其實是有原因的。
有一種說法毛主席批評王建安驕傲自滿,認為應該壓一壓,所以批示“宜授中將”,但是授銜干部認為這樣有些偏低,所以就干脆沒授,到了第二年才又被授予上將。
但其實并非如此,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高饒事件。當時在全國對他們展開批判的同時,在華野的軍區會議上,王建安拒絕發言,拒絕自我批評,拒絕批評饒漱石,而且以沉默的態度對抗軍區黨委領導。
這讓軍區領導接受不了,因此上級將他的授銜給壓了下來。
但他還是上將,長期卻只能擔任副職,讓人覺得挺不可思議的。而且,到了后期,中將和上將逐漸走上正職的崗位。比如梁興初、丁盛等后來都當上了軍區司令員,王建安依舊是副司令員,他的情況也并沒有好多少。而且,他的年紀也越來越大,希望也更是渺茫了。
盡管有些高開低走,但他也沒覺得受了委屈,一直在盡心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