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10萬余名心血管專家金陵論“道”—— 通絡藥物全程干預心血管事件鏈讓患者全周期獲益
近日,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脈絡病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中西醫結合血管病學大會在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張運院士、陳香美院士,中國科學院葛均波院士,密歇根大學醫學中心Anthony(安托尼)教授、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藍素萍教授、德國漢堡大學埃普多夫醫院心臟血管中心歐陽非凡教授等來自世界各地的10萬余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齊聚大會,共享中西醫結合血管病變防治最新科研成果。
第十一屆中國中西醫結合血管病學大會在南京召開
會上,重磅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心血管事件鏈系統干預研究”取得的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其中4項子課題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醫學權威期刊。
記者從本次大會專家報告中獲悉,心血管疾病往往呈鏈條式發展。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世界公認的高危因素,“三高”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破裂出現急性心梗,隨著疾病進一步加重出現心梗后心律失常,最后出現心力衰竭,最終死亡。整個鏈條因果相連、遞進發展,并且心血管事件突發往往會造成嚴重后果,所以阻抑心血管事件鏈刻不容緩。
本次大會發布的系列科研成果顯示,通絡藥物津力達顆粒、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圍繞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在糖耐量異常合并多代謝紊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鏈中的重大疾病開展了多項國際標準高質量循證研究,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為心血管事件鏈重大疾病防治指南優化提供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
對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常務副主任孫瑞娟評價稱: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為心血管事件的干預策略提供重要指導,也為我國中西醫結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要貢獻!
津力達為干預糖耐量合并多代謝異常提供了有效藥物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賈振華教授在會上作題為《心血管事件鏈系統干預新策略構建及應用》的學術報告時指出,“津力達對代謝綜合征糖耐量異常的889例”循證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津力達組的糖尿病發生風險降低了41%,并且津力達能夠改善代謝綜合征核心指標,改善胰島素抵抗。該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在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發表。
通心絡獲得穩定冠脈易損斑塊臨床影像學金標準證據
賈振華還在報告中介紹了“通心絡干預冠狀動脈易損斑塊”的循證研究,結果顯示通心絡膠囊可增加斑塊纖維帽厚度穩定易損斑塊,改善心絞痛分級,提高生活質量。該研究為心血管事件鏈干預環節中穩定易損斑塊減少心血管事件提供了有效藥物。
通心絡改善心梗預后為10年來藥物治療國際重大突破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在會上作題為《防治AMI心肌無復流/再灌注損傷研究突破-從中醫通絡藥物對微血管/心肌雙重保護,到CTS-AMI臨床循證》的學術報告,介紹了由其牽頭開展的“中國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楊躍進指出,該研究顯示,在指南推薦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可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30%;研究一年時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27%。該研究論文于2023年10月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成為百年來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突破。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在會上點評時表示,“這項研究是一項震驚世界醫學界的偉大研究,該研究發表在國際醫學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上,敲開了中國醫學走向世界醫學的大門。”
參松養心填補房顫射頻消融后預防復發藥物治療空白
“參松養心膠囊對經射頻消融房顫患者預后臨床研究”成果在國際醫學界頂級期刊《歐洲心臟雜志》發表在會上正式發布。作為該研究的牽頭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鶴教授會上作題為《參松養心對射頻消融持續性房顫患者預后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AFRF)》的學術報告。黃鶴介紹說:“該研究聚焦于參松養心膠囊對持續性房顫患者進行射頻消融手術后的療效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參松養心膠囊能夠顯著降低這些患者在手術后一年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復發風險,這一風險的降低達到了驚人的40%。同時明顯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并且安全性良好,這一研究為房顫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
葛均波院士高度評價該研究稱:“在房顫治療領域中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世界治療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芪藶強心改善心衰預后取得中西醫聯合治療的新突破
密歇根大學醫學中心Anthony教授線上作學術匯報
會上,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新立教授在題為《芪藶強心治療慢性心衰的評估研究:研究方案及結果》的報告中介紹了“芪藶強心膠囊對慢性心衰復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成果,結果證實,芪藶強心聯合標準化治療顯著降低主要復合終點事件發生風險22%,分別顯著降低心衰惡化再住院風險24%、心血管死亡風險17%。李新立指出,今年8月該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自然·醫學》發表,這一研究為中醫藥在全球心衰治療領域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密歇根大學醫學中心Anthony教授在會上作報告時指出,盡管在心衰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心衰仍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攀升的主要疾病,臨床中迫切需要在西藥標準化治療基礎上開拓新的心力衰竭治療方案,這項研究提示中西醫結合可為全球心衰管理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這一系列科研成果表明,通絡藥物可全程干預心血管事件鏈,讓患者全周期獲益。對此,楊躍進在大會致辭時指出:“特別可喜的是應用中醫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中,不同組方中藥針對心血管事件鏈上不同疾病完成了5項循證研究,實現了心血管事件鏈系統干預的重大突破,彰顯出中醫理論的科學性,中藥治療干預事件鏈上心血管病的有效性,以及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病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對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意義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