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猴子作惡,峨眉山與黔靈山的猴群似乎總難逃公眾輿論的焦點,它們年復一年地占據著新聞熱榜的一席之地。
9月14日,一名女游客在貴州貴陽的黔靈山公園內遭遇了猴群掀裙底等騷擾行為,這位女士身著長裙,長發披肩做好了防曬準備,但黔靈山的猴子看到可能女游客比較瘦小,幾只猴子竟然“耍流氓”起來,可以看到有一只猴子騎在頭上,還有一只不斷試圖去掀這位女士的裙底,似乎要鉆入裙里,這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女游客嚇得大聲尖叫,不斷地遠離猴子,最后在周圍游客幫助下,擺脫了猴群的圍攻,并未受到嚴重傷害,快速地離開了現場。
對于此類事件,黔靈山公園管理處作出回應,表示會加強對游客的安全提醒,并盡量采取措施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然而,由于這些獼猴都是野生動物,管理起來存在很大難度,因此管理處也坦言“我們也沒辦法”完全杜絕此類事件。
不管是黔靈山的猴子,還是峨眉山的猴子,每年都會發生很多起猴子搶東西或傷人事件,這其中絕大多數與食物爭奪有關。每當游客手持食物,便可能成為猴群攻擊的目標。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猴子如今愈發膽大妄為,不僅限于搶奪食物,連游客的相機、背包等隨身物品也成了它們覬覦的對象。
它們是怎樣慢慢變成“潑猴”的?
那么,這些原本悠然自得于山林間的猴群,緣何逐漸蛻變成為眾人口中的“潑猴”呢?這背后隱藏著多重復雜的因素。首要的是,猴子以其高智商著稱,長期棲息在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帶,頻繁的互動使它們漸漸淡化了對人類的天然敬畏,甚至精于此道,學會了利用人類的心理弱點。它們頻繁接近人類,似乎洞察了人類大多不愿輕易招惹它們的心理,從而愈發顯得咄咄逼人。當人類試圖驅趕時,反而可能遭遇猴子的反噬,如撕咬等攻擊行為。
其次,旅游區的投喂現象成為了催化這一變化的另一重要因素:游客們出于喜愛或好奇,紛紛向猴群投食,這種輕易獲得的食物來源極大地滿足了猴子的生存需求,卻也在無形中助長了它們的貪婪與傲慢。在獼猴的眼中,這些唾手可得的食物遠比攀爬樹木、捕捉獵物來得輕松愜意,因此,它們的行為愈發肆無忌憚,不僅限于食物的爭奪,更擴展到游客的私人物品,如手機、包包等,幾乎成為了它們眼中的“獵物”。
更有甚者,部分猴子在面對弱小群體,如兒童、老人時,表現出了更為極端的攻擊性,撕扯衣物、抓傷咬傷等惡劣行為時有發生,這使得峨眉山和黔靈山的獼猴被貼上了“惡猴”、“耍流氓”、“素質低下”的標簽,嚴重損害了其作為野生動物應有的形象。
為了有效預防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游客在游覽這些區域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建議將背包、手提包等物品妥善保管,避免暴露可能吸引猴子的食物或其他物品;盡量選擇結伴而行,并攜帶適當的自衛工具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務必遵循景區工作人員的指導與建議,他們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將在關鍵時刻為游客提供寶貴的幫助與保護。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大自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