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恰好去遠方》第4期節目中,張淇再次用音樂貫穿了一路的旅行。除了之前學會的藏區非遺波央,現在,珞巴族歌曲,藏族傳統彈弦樂器扎木聶,門巴族歌舞也都成了張淇音樂積淀中的全新元素。
這一次,張淇等人經過扎墨公路,穿過嘎隆拉隧道,到了藏語意為“蓮花秘境”的墨脫,他們此行第一個的目的地是墨脫縣的達木村。
在車行駛過程中,張淇看到了一位需要搭車的路人,就載上她上車同行。溝通得知,這位名為巴珍的路人是達木村村民,是珞巴族人。
巴珍姐姐非常爽快地邀請張淇等人去他們家做客,并為張淇等人準備了豐盛、美味的墨脫美食。餐后,聊天中,巴珍姐姐說到自己的哥哥喜歡唱歌、跳舞,還創作了很多歌曲。
為了感謝巴珍姐姐和家人的熱情款待,張淇主動提出為巴珍姐姐的哥哥彈起吉他伴奏。在張淇的吉他伴奏下,巴珍姐姐的哥哥唱起了自己創作的歌曲,歌聲悠遠、動聽。當張淇說“您就是我們心中的歌星”時,他純樸、略帶嚴肅的臉龐綻開了柔和、歡快的笑容。
音樂又一次成為給人歡愉,讓人共鳴的橋梁。
張淇說,“我覺得音樂巧妙就巧妙在,你用一個現代的樂器,跟一個比較復古的聲音,融合在一起的那個東西,這就是我們現在一直在做的融合的那一刻的感覺特別幸福,很奇妙?!?/strong>
辭別巴珍姐姐一家,張淇一行人又到了瑪迪村,這個村莊盛產香蕉、檸檬、甘蔗等熱帶作物,是墨脫縣的主要香蕉種植基地之一。在這里,張淇等人親眼見到了香蕉的采摘方式。
當地的一位姐姐帶著他們到了自家的香蕉林,將他們選中的香蕉用摘了下來。因為香蕉都高掛枝頭,采摘香蕉時往往要直接砍掉香蕉所在的枝干。
在這個過程中,張淇主動幫助村民姐姐背起頭戴筐,按照她指導的方式,將頂在頭上,幫助完成了選購香蕉的采摘。
之后,張淇等人到達格林村。在入住的民宿中,張淇發現了一把從來沒有見過的六弦琴,然后輕撫幾下,就輕松彈奏出了曲調,驚呆了同行嘉賓。陳輝甚至打趣說,是張淇故意提前放下的樂器。
從節目呈現的樂器形態可知,張淇沒見過卻能“信手拈來”的樂器名為扎木聶,又稱扎年。它是藏族傳統彈弦樂器。因為有六根琴弦,所以又稱為六弦琴。 據藏文史書《紅史》載,扎木聶于唐代從內地傳入。
在民俗村,張淇因為當地同胞演繹的門巴族歌舞被深深感動,并現場請領隊老師教他們舞步,一起唱跳起來。
張淇認為,那個歌曲、舞蹈傳遞的是一種從古流傳到現在的一種簡單、純粹的快樂,是大家融入在一起,相互攙扶、溫暖的力量?!拔璧傅墓澴嗍茄驖u進的,它是從很安靜的狀態,一點一點變到最后大家越來越興奮,聲音越來越大,跺腳的聲音越來越明顯,是有回響的,讓人能直接感受到音樂與舞蹈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