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的政治運動逐漸多了起來,就連中南海里的保健大夫們也受到了運動的波及。
周尚玨
這個時候,周尚玨還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當時在中南海保健處的多數保健大夫,也都和他年紀差不多。他們思想上沒有什么禁忌,有些什么看法往往直接發表出來。例如,他們在一些場合,經常提出保健大夫擔負著那么大的責任,業務上應該保證一定的水準,否則難免出紕漏。他們認為做保健大夫應該在有一定的臨床經驗之后才合適,因為他們必須備一些急救藥品在身邊,以便出現緊急情況時使用,可是他們沒有臨床經驗,使用時如果出了問題便非同小可。特別是在檢查出周恩來患闌尾炎的事情發生后,周尚玨更感覺他們在一起議論的“保健大夫應該有一定臨床經驗”的觀點,是一點兒不錯的。
然而,就是因為這些議論,再加上那期間發生了一兩樁醫療小事故,如一位保健大夫在為林伯渠拔火罐時,發生了燙傷林老皮膚的意外,于是,除了劉錦奎外其他幾位年輕的保健大夫,都被打成了“反黨小集團”成員。其中處分最重的是周尚玨的大學同學、時為朱德保健大夫的翁永慶。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竟然把他定為這個小集團的頭頭。
所有小集團的成員,都挨了一通批判。批判之后,小集團的成員們都搬出了集體宿舍,被分散安排住到各自的保健對象家里去了,據說是以此防止他們再在一起活動。
周尚玨說:“后來我們想起此事,都覺得這樣的安排有些滑稽。因為如果我們真是‘反黨小集團’成員的話,把我們弄到首長身邊去住,豈不是對革命的更大威脅嗎?”
毛主席與張玉鳳、吳旭君、周福明合影
此事的終了也很有意思。有一天,毛主席的護士吳旭君突然對毛澤東說:“主席,我大概不能再在您這兒工作了。”毛主席問:“為什么?”她回答說:“我的愛人被定為‘反黨小集團’成員了。”
吳旭君的丈夫叫徐濤,也是北大醫學院的畢業生,比周尚玨低一年級。他曾于1953年被傅連暲安排擔任江青的保健大夫。
毛主席聽了吳旭君的話哈哈大笑,說:“他們要是‘反黨小集團’的話,我就是這個‘反黨小集團’的總后臺。”
后來,毛主席的這句話被傳了出去,批判“反黨小集團”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后來,最初被定為“反黨小集團”的成員們,還是被陸續調離了中南海。李志綏就是在這之后調到了毛澤東的身邊。
毛主席
紅墻里的保健大夫和護士長們,是在領袖和偉人身邊工作的普通人,但他們讓常人看在眼里心生羨慕的是榮耀和幸運、“通天”的便利,因而人們也對他們的經歷充滿好奇。殊不知“高處不勝寒”,特殊的職業和環境,實際上使他們舍棄了許多常人不愿和不能舍棄的、對人生來說尤為珍貴的東西。他們數十載默默奉獻,支撐他們的是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尚情操和境界。
偉人的高尚,以不朽的勛業美譽為回饋;而普通人的高尚,則通常是更多的付出和犧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