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后,最怕的就是他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受欺負。
如果有一天,孩子悶悶不樂地回家,告訴你班上的小朋友打了他,你會怎么做呢?
假如孩子被欺負了也不敢告訴你,直到你看見孩子身上的傷痕,才明白他為什么總說“不想去上學”,你會不會既心疼,又氣憤呢?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活得像陽光一樣,不要看到這個世界的陰暗面,更不要成為被欺負、被嘲笑、被孤立的對象。
然而真相卻是,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獨自忍受霸凌的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課題組在2020年至2022年針對3108名未成年學生的調研顯示,53.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
而且多數學生受到欺凌后,都不敢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結果往往會引發更多的欺凌,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即使沒有被同伴惡意欺負,我們的孩子也免不了要面對人際交往中的各種矛盾與沖突,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和善待。
當遇到別人的嘲笑、欺侮時,孩子是低著頭默默忍受,還是昂起頭機智化解,就看咱們家長怎么做了。
01 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時,有些家長會選擇息事寧人,覺得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的很正常,不用太當一回事。
還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勇敢一點,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畢竟,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寧愿他把對方打傷了賠醫藥費,也不愿意他受半點委屈。
可是你想過沒有,教孩子打回去,這個方法真的好嗎?
首先,孩子未必有這個膽量和能力打回去。
當他面對一個欺負過自己,并且體能明顯優于自己的對象時,強烈的恐懼很可能會讓他出現“凍結反應”。
就像被凍住一樣,僵在原地,什么也做不了。
其次,即使孩子真的打回去了,對方也可能被激怒,變本加厲地欺負孩子,使他的身心受到更大的傷害。
最后,當我們要求孩子打回去,而他又做不到、打不贏時,孩子會陷入更深的自責和愧疚中。
這無疑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使他更不敢向大人求救了。
02 為什么孩子不敢反抗?
想讓孩子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們首先要做的,其實是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孩子只能接受自己認知范圍內的東西。
假如我們不提前告訴他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和應對辦法,孩子就容易產生下面這些錯誤觀念。
· 被欺負是自己的錯,都怪自己太軟弱;
· 不敢告訴家長,覺得大人會責怪自己;
· 盲目聽信對方的威脅,不敢向別人求助;
· 以為反抗會帶來更可怕的報復,只能默默忍受。
正是這些錯誤的觀念導致孩子既不敢反抗,也不敢求助,從默默忍受到孤獨絕望。
03 教孩子這樣保護自己
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人,我們該怎樣培養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強大他的內心呢?給大家分享3條實用的建議。
1、給孩子愛和尊重
自我價值感就像是孩子的底色,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高,被欺負時就敢勇敢面對。反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低,就更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往往來自于家庭。父母在家如何對待孩子,外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
2、告訴孩子,如果被欺負,一定不是你的錯
被欺負,被霸凌的孩子,受傷最重的往往不是身體,而是心理。
明明是受害者,他們卻被霸凌者洗腦,被父母責怪,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想要孩子成為別人惹不起的娃,就要趁早告訴他:沒有人可以以任何理由欺負你。
只有相信錯不在自己,孩子才有勇氣保護自己,尋求幫助。
3、教給孩子具體、可行的方法
被人欺負時,孩子能做的并非只有“沉默”和“打回去”。
他還可以大聲地告訴對方“打人是不對的”,可以經常和好朋友在一起,可以一邊呼喊,一邊往安全的地方跑。
這些方法我們不止要教給孩子,還要讓他看到這樣做的效果。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會根據行為的后果來決定要不要模仿某種行為。
相比口頭的教,給孩子讀繪本、看動畫片,讓他看到主人公勇敢保護自己,壞孩子受到了懲罰,往往更能激起孩子的勇氣。
建議家長給孩子找一套兒童自我保護的繪本,讓他能夠學會分辨不同形式的霸凌以及應對辦法,以便在關鍵時刻,及時啟動他那顆“自我保護”的按鈕。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走出家門,走進集體了。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才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保護!你說對嗎?
愿所有孩子都能成為壞小孩不敢惹的人!
我是小樣媽,早期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著有《懂點心理學,育兒很簡單》。
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溫暖帶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