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了不少延遲T休的解讀,
其中有彈性T休政策,比如說按新規定要63歲才能退的,可以在已過60歲基礎上自愿申請提前退。
當然,兩者之間的退休金肯定有區別,畢竟多繳多得嘛。
但是個人認為,延遲T休政策還有一個補丁需要打上,
延遲對應提前,除了自愿提前外,還應該有獎勵性提前!
比如說,將職工生育情況與退休年齡掛鉤,包括與子女生育情況掛鉤!
打個比方,職工已生育一孩,可以獎勵性提前一年T休,
而且與自愿提前一年T休不同,獎勵性提前退的工資要和到齡T休工資一樣,才能體現獎勵屬性!
生育二孩,可以獎勵性提前二年,
生育三孩,可以獎勵性提前三年!
當然,這種獎勵性暫時還用不上,
因為受此激勵的育齡夫婦離退休還早,而最近10年內面臨T休的,都是65后和70后群體。
這批人都嚴格執行過計生政策,大部分只生育了一孩,
但是請注意,65后和部分70前已經到了做爺爺奶奶的年齡,
年輕夫婦生育小孩后,家中長輩幫忙照顧是一種傳統,國家為鼓勵生育,只是增設了年輕夫婦的“育兒假”,
為什么就沒有考慮過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增設“育孫假”?
或者一步到位,將子女生育與父母本人的獎勵性T休結合起來,
子女已生育一孩,父母的退休年齡可以獎勵性提前一年,子女已生育二孩,可獎勵性提前二年,
依此次類推并和自己生育獎勵的累加,畢竟以前執行計生政策,也應該享有對應的獎勵。
這么一來,父母催生熱情會更加高漲,必將有利于增加人口和改善人口結構。
要知道,現在的生育數據越來越不樂觀了,
2024年是龍年,這在傳統上認為是生育大年,很多人都想生一個“龍寶寶”。
所以去年就有一堆“磚家”預測今年出生人口數量會上升,
結果8月份公布了上半年數據,我國僅新增了427萬新生兒。按照這個趨勢測算,全年新生兒出生數量僅有860萬左右,比2023年又減少了許多。
問題是龍年生育的熱情都不高了,往后的年份咱辦呢?
新生兒出生數量越來越少,將會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當其沖是房價,
經濟學家早就說過,房價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人口負增長,房價長遠看不可能正增長。
其次是消費,
日常消費中,普通百姓家庭圍繞孩子的消費一直是大頭,這才有了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新增人口減少,很多產業必將萎縮。
最關鍵的還是人口結構,
我國將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國的養老金屬于現收現支模式,
說白了,繳費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領錢的老人越來越多,那么今后只有一種可能,老人能領的錢會越來越少。
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通過政策來刺激人口增長。
本文肯定會引發爭議,這樣做是否歧視了不生育的人群?
這么說吧,發達經濟體中“單身稅”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稅種,
?目前直接實施單身稅的國家包括:美國、韓國、?比利時、俄羅斯、?新加坡。
其中俄羅斯的稅率最高,俄羅斯自1987年起對不生孩子的“丁克”夫婦征收“無子女稅”,稅率高達月收入的6%。
而正在討論的還有日本和臺灣地區。
直接收稅當然有爭議,所以間接收稅效果會比直接收稅好,
將本人生育情況和子女生育情況與退休年齡掛鉤,是一個值得討論的方向。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