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黃魚和貽貝之后,“一米八”又上新了,不過這次不是海鮮,而是醬菜。
最近,一款名為“鹽中甜”的醬菜正式在天貓旗艦店以及上海、杭州的盒馬超市上架。上市的時間也很有意思,9月10日教師節,也是阿里巴巴成立25周年。
“鹽中甜”醬菜來自于“一米八農業科技集團”旗下的“一米八食品科技公司”,這也是繼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之后,“一米八”家族的第二家農業科技公司。
“一米八”的創意來自于馬云:“天底下所有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身高超過一米八。”
去年12月,阿里巴巴前合伙人胡曉明帶著“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的大黃魚和貽貝全新亮相,也揭開了這家帶著阿里基因的農業科技公司的神秘面紗。
這次為什么是醬菜?
首推三款醬菜已經上架
為什么對這道民間小菜“下手”?
目前已經上市的“鹽中甜”醬菜,主要有三個口味,分別是苤藍、紫甘藍和圓白菜,一小份價格7.9元,三小份的組合包裝13.9元。
鹽中甜益生菌圓白菜
說起醬菜,對江浙一帶的人來說,蕭山的蘿卜干、紹興的醬黃瓜,是從小到大餐桌上再熟悉不過的一道開胃小菜,但因為傳統的高鹽腌漬工藝很容易打上不健康的標簽。
據說把蔬菜做成醬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大約在公元前1063年。為什么這次一家農業科技公司要對名不見經傳的民間小菜“下手”?
一米八食品科技公司CEO俞艇說,越傳統的行業越需要新鮮的因子,“創新是對傳統最好的致敬。”
這幾年,鹽中甜團隊走訪了很多農業發達國家,有一次在日本走訪時俞艇和團隊成員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日本全國上下都喜歡吃醬菜,當地還有一家叫“藠頭王”山本食品工業特別有名,做藠頭(大蒜“近親”)做了104年,一輩子就做這一件事。其中最主打的產品腌漬藠頭,原材料大部分從中國進口,產地就在湖南湘陰。
當時大家的心情有點復雜。“為什么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養不了一個醬菜品牌?日本企業能把小小的醬菜做成如此大的溢價,做成了世界品牌和標準,為什么我們就不行?”
用做酸奶的邏輯做醬菜
這三款醬菜大有來頭
在對日本“藠頭王”考察前,俞艇和團隊一度認為日本擁有世界領先的發酵技術,應該會有很大不同,但結果有點令人意外。雖然是一家傳承百年的全球行業巨頭,制作工藝還是傳統的高鹽腌漬工藝。
“日本也不是沒有做發酵菌醬菜的,但整體來說風險遠高于高鹽腌漬,因為一旦雜菌控制不好,產品安全性會得不到保障,風味也就會欠佳。”俞艇說。
“鹽中甜”決定拋棄傳統高鹽腌漬工藝,嘗試用做酸奶的邏輯做醬菜。
“我們日常喝的酸奶,乳酸菌菌種要向歐美企業購買,因為我們沒有專利,而用于發酵的乳酸菌發酵劑也大多已被壟斷。”俞艇說,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鹽中甜團隊找到了南昌大學謝明勇院士。
謝明勇院士是我國專門研究植物基益生菌發酵的院士專家,帶領團隊建立了中國首個植物基發酵專用菌種資源庫,他潛心20多年研發的“果蔬益生菌發酵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鹽中甜團隊與謝明勇院士一見如故,一拍即合,決定共同開發一款活菌型益生菌發酵小菜新產品。
在挑選蔬菜品種時,經過了反復的對比實驗,最后優選的第一個品種是圓白菜“京豐一號”。
俞艇在瑞克斯旺調研原料品種。來自荷蘭的瑞克斯旺是全球最頂尖的蔬菜育種公司,主要從事蔬菜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引進、研發、推廣及服務工作。
京豐一號雖然是不太買得到的老品種,但來頭很大,是當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為了打破國外種甘藍雜交種子壟斷,花費數年時間研發出來的本地品種。它的特點是口感很鮮,甜度明顯優于其他品種。后來因為產量、儲運等因素,逐漸被后來品種替代。
鹽中甜團隊通過對比實驗發現,京豐一號在發酵后色澤鮮亮、口感韌脆,還有特有的甜香味。
苤藍,這種很少聽到的蔬菜,是鹽中甜團隊做了一次次對比試驗后最終選定的第二個品種,相比其他品種,它在鹽中甜基地中表現最好,產品穩定性也最高。
鹽中甜的益生菌發酵車及全自動灌裝加工生產設備,是全世界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類似設備,由鹽中甜團隊在走訪多家工廠,不斷實驗后特別研發定制。
除了優選種子和種植基地,鹽中甜團隊從種植、生產到配送,全流程管控。比如菜是哪里種的,長得怎么樣,都有攝像頭直播可以查看;土壤報告、水源報告、用藥施肥報告,以及后期在哪個工廠加工、生產、去哪個渠道配送,做到全部可追溯。
那么益生菌發酵醬菜和普通醬菜有什么區別?
俞艇說,來自基地的蔬菜原料新鮮采摘下來后直接去做醬菜,最大保證了蔬菜的新鮮。其次,里面的益生菌一直活著,打開密封盒蓋后休眠狀態的益生菌馬上開始活躍,有助于對腸道保護,而且每包鹽中甜醬菜的活性益生菌數量都有保證。另外因為沒有高鹽腌漬的環節,不會產生亞硝酸鹽。
一家阿里基因的新農業公司
希望更多年輕人投身新農業
從螞蟻集團,到阿里云和公益,去年年底,老阿里人胡曉明以新農人的身份全新亮相。
對于這次身份大轉變,胡曉明曾這樣解釋:“中國有4億,設施農業有大量的優化空間,這也是我們這群人涌入這個行業的原因,先去領個跑,看看有沒有改良的空間”。
這幾年,“一米八”團隊幾乎跑遍了世界上所有農業發達國家,從西班牙、荷蘭、智利,到以色列、烏拉圭,前前后后走訪考察了12個國家、35個城市、107家企業、科研院所和機構,涵蓋了漁業、畜牧業、種植業等多個領域。
俞艇發現,中國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國外的農業經驗也不是完全能復制到國內。比如,在烏拉圭養牛,他們的草場本身就不錯,把牛放出去八個月不需要喂任何東西,自己吃草長大,宰之前三個月拉回來,喂飼料長肥了就可以屠宰,養牛實際成本是三個月。
不過也有不少可以借鑒的經驗。農業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傳統的漁民、農民很難承擔大的風險,也沒有長遠投資的能力,一場風暴來了,可能就全軍覆沒。在南美出現了一批細分領域很頂級的公司,這些公司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他們與農民一同分擔風險,農業形成了良性循環。
鹽中甜在大漠以西-河西走廊沙區(武威沙漠綠洲)的種植基地。沙漠綠洲日照強,晝夜溫差大,雨量少,農作物不易產生病蟲害。
根據品種不同,目前鹽中甜的種植基地遍布云南、甘肅、張家口、山東、山西等。吸取了南美漁業的經驗,鹽中甜把農戶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并教他們使用最新的技術。這些原本面朝黃土背靠天,純靠經驗的傳統農戶也漸漸學會了在現代化的大棚里查看監控,用科學和數據種植蔬菜。
鹽中甜云南種植基地,自動澆灌系統會根據環境溫度濕度進行定時噴灑。利用大數據監測和智能管理系統,精準控制每一道光每一滴水每份營養。
“農戶只要是按標準來種植就不用擔心賣不掉。一旦出現自然災害或不可抗力的因素,鹽中甜將和農民共同承擔損失,幫農民把風險降到最低。”俞艇說。
文|沈積慧
VIEW MORE
@海洋“數字牧人”>>
@阿里前高管們開啟“一米八”大冒險>>
@AI“心理咨詢師”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