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位于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zhèn)北郊的石家河遺址自1954年發(fā)現(xiàn)、考古工作者在此開始發(fā)掘,迄今已有70載。通過幾代考古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獲得了大量考古資料。現(xiàn)有的發(fā)現(xiàn)表明,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規(guī)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等級最高、附屬聚落最多的史前時期都邑性聚落,石家河古城也是該區(qū)域同時期規(guī)模最大的城址,曾經引領長江中游地區(qū)的文明進程。
石家河遺址存續(xù)時期,長江中游地區(qū)以其為中心,存在規(guī)模不等的聚落,中心聚落石家河進一步整合文化與資源,使長江中游成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qū)域,石家河遺址更是在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同周邊其他區(qū)域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fā)新的生命力,是中華文明從多元起源到一體化偉大進程的深度參與和積極貢獻者,構成了早期中華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石家河玉文化正是石家河遺址最晚階段最偉大的貢獻,它所蘊含的精神信仰可以追溯至長江中游距今7000年的高廟文化,它所運用的琢玉工藝則受長江下游的凌家灘文化和良渚文化影響,它傳承、串聯(lián)起各區(qū)域文化的精髓,又向前推進和發(fā)展,石家河玉器工藝之高超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對中國古代玉文化包括玉器制作、使用乃至玉禮器的認識。
集中發(fā)現(xiàn)于江漢平原、澧陽平原的后石家河文化玉器,類型豐富、數(shù)量眾多,其中尤以神人、鳳、鷹、龍、虎、蟬等造型的玉器別具一格;減地起陽、圓雕、透雕等技術工藝,則堪稱史前東亞琢玉技術發(fā)展的巔峰。自1955年石家河羅家柏嶺地點出土玉器以來,肖家屋脊、譚家?guī)X、孫家崗、七星墩……一次次發(fā)現(xiàn)震驚世人,不斷地給研究者帶來驚喜。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在石家河遺址發(fā)現(xiàn)70周年之際,策劃“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讓觀眾也能在展覽中領略石家河玉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史前先民豐富的精神世界。
展覽展出來自全國22家文博機構的文物精品共計174件(套),來自石家河、孫家崗、凌家灘、良渚、陶寺、石峁、兩城鎮(zhèn)、三星堆等全國重要遺址。更難能可貴的是,湖北著名的文化符號、“中華第一鳳”——玉團鳳,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回到她的故土江漢平原省親,圓了湖北人民的團圓之夢。展覽盡可能發(fā)動全國文博力量,讓歷年出土的石家河玉器史無前例地匯聚一堂,這是廣大觀眾的喜事,也是文博事業(yè)的幸事。我很慶幸,能夠看到當代青年文博從業(yè)者,為了理想去花心思、勤打磨、勇拼搏的工作狀態(tài),這才有了此次展覽的完美落地。
石家河遺址憑借其地理位置,與黃河流域、長江上游和下游頻繁互動,對中原夏商文明乃至古蜀青銅文明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玉神”展也注意到這一點,并未囿于玉器的簡單陳列和介紹,而是將石家河玉文化置于宏觀的時空背景下,展出陶器、青銅器、玉器不同材質的文物,組合比較展示,探討石家河與各考古學文化的關系,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幅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歷史圖景。展覽給予觀眾不同以往的觀察視角,引導觀眾或專家學者去思考和討論,或許能夠為解開長江中游地區(qū)文明進程的眾多未解之謎帶來啟發(fā)和研究熱潮,這也是這個展覽的創(chuàng)新與貢獻。
石家河玉器小巧精致,若非在專業(yè)設備下仔細觀察,恐怕難以觀賞全貌。為此,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邀請了專業(yè)文物攝影師,利用專業(yè)設備,為展出文物拍攝多角度的高清照片,匯總成此本展覽圖錄,讓石家河玉器首次以“真貌”集中呈現(xiàn)在大眾眼中,也為研究者留下了寶貴的圖像資料,這一點也是值得稱道的。相信在未來,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還將繼續(xù)策劃一系列兼具學術性與觀賞性的原創(chuàng)大展,為社會大眾奉上更多文化大餐,用展覽照鑒古今,讓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fā)展的歷程更好地展現(xiàn)在世人和世界面前。
圖書信息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編
ISBN 978-7-03-078931-0
定價:318元
內容簡介
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江漢地區(qū)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重要開端,自20世紀50年代首次開展調查發(fā)掘,距今已有70年的歷史。本書依托70年來長江、黃河流域各地考古發(fā)掘出土、具有石家河風格影響的玉器,配合以相關玉文化闡釋研究文章,從玉器視角呈現(xiàn)新石器文化脈絡中的石家河元素。
本書適合對中國古代玉文化感興趣的專家學者及社會人士參考、閱讀。
內 頁
實 拍
本文由 鄭佐一 摘編自《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之王巍序言。內容有刪節(jié)、調整。
(審核:孫莉)
序言作者 簡介
王巍,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夫玉 ,亦神物也。
—《越絕書》—
科學商城 購書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