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01
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的大大小小節日氣氛都挺淡的,以往親戚朋友提前一個月就送月餅了,但今年大家都興致缺缺,反而開始數落起月餅太甜太齁。
又比如剛過去不久的教師節,以往雖然不大操大辦,但好歹有鮮花賀卡,有點官樣文章和漂亮話,但今年的9月10日,要不是在熱搜榜上瞄了一眼,我還真沒想起是教師節,而且整個教師節期間,最火的并不是某某老師做了什么好事,而是某家長用“做局”的方式,把收禮的老師給舉報了。
事情發生在安徽省合肥市,涉事老師來自合肥六中,在教師節當天,一名家長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給她準備了一點禮物,放在了她家門口的某水果店,“我已經交代店員了,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女老師的,你到時自己過來拿就行了”。
根據家長自己拍下的禮物包裝,里面有五糧液以及海藍之謎的護膚品,總價值絕對過千了,甚至連安排都很妥帖,護膚品給老師本人,高檔白酒給老師的家屬,一看就是老手。
而老師聽到家長要送禮后,反應也很耐人尋味,語氣明顯是高興的,帶著笑意,說了一句“噢,你搞得這么客氣,我很不好意思的啊”,然后家長回了一句“沒事沒事”,老師就笑納了。
但老師沒想到的是,這其實是家長精心設計的一個局,兩人對話的過程被家長錄了下來,然后家長還沒有離開,一直在水果店附近“蹲點”,直到一名男子開著車,把她送給老師的禮物拿走。然后第二天,家長舉報老師收禮,并把視頻發到了網上。
這個事情一出來,引起了很高的話題度,一開始人們普遍質疑家長的做法,畢竟這個流程太絲滑了,說不是有預謀的誰信啊。
老師收禮肯定不對,但家長釣魚執法的方式,也的確讓人一言難盡,不禁讓人懷疑她和老師之間是不是有什么個人恩怨。
但再仔細想一想,又有點不對勁,家長送禮的地點也太奇怪了,不是學校,不是其他公共場所,而是直接送到了老師家門口。
家長為什么會有老師家的地址?從兩人對話中老師的反應來看,她很顯然對此沒有任何詫異,所以地址必然是她自己透露給家長的。
所以一個老師,為什么會把自己的地址告訴家長呢,而且家長還把禮物放到附近的水果店,就跟寄快遞似的,感覺彼此都輕車熟路,所以這個家長很有可能并不是第一次送禮,老師也絕不是第一次收禮了。
02
話說如今各行各業都越來越規范,老師作為有模范作用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受到的監管尤其多,比如不能體罰學生,不能收禮等等,都是被明確記錄在法律條文里頭的。
比如在2014年,國家就出臺了嚴禁教師違規收禮的“紅六條”,里面規定了老師收禮,如果超過一定的限度(一般是5000元),就有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再嚴重一點的還可能構成受賄罪。
在這種風聲鶴唳的氛圍下,稍微有點節操的老師都不敢收禮了,甚至還有人拿這些規定來大做文章,比如同樣在這個月,還有一條新聞說的是某幼兒園園長,因為收了孩子送的六塊錢巧克力,而被幼兒園以“收禮”的名義辭退,這顯然就是幼兒園濫用解釋權,最后法院判決幼兒園要給園長支付賠償金。
所以如今行內的不成文規則就是,鮮花賀卡零食這種感謝性質的小禮物可以收,但其他高價的,具有實際利益性質的禮物,尤其是奢侈品就絕對不能收。
不過上述一切說法,都建立在老師是遵紀守法,而且有節操的前提下,但如果老師沒節操呢?文章開頭的那位老師就是典型的模板,嘴里說著“不好意思”,但手已經笑納了。
如果平時并沒有收禮的習慣,那聽到家長送禮的第一反應就應該是拒絕,就算當下臉皮薄,不好意思拒絕,默認一點潛規則,那么在見到價值好幾千的禮品實物之后,怎么也得警醒過來,把禮物退回去吧,然而這位老師并沒有,顯然收幾千塊錢的禮物,對她來說也不是什么太超出認知的事情。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就算家長的行為的確不厚道,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在這件事情上是成立的。
做局的前提是有人愿意入局,就跟仙人跳一樣,如果能管得住下半身,誰又能跳得了你,而一旦你入了局,就沒有誰比誰高尚之分了,東窗事發只是應有的結果。
回到老師收禮的這件事,雖然“紅六條”十年前就定下來了,但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是經常聽到某某老師收禮的事情,更有甚者,把班級弄成了老師個人的“小朝廷”,誰家家長送了大禮,就對孩子照顧有加,各種表揚和班干部職位揮之即來。
而如果哪個寒酸家長沒有送禮,不好意思,班里什么好事都沒你家孩子的份,漠視、批評多了,孩子也會感受得到,回家一哭一抱怨,家長就算不愿意送也得送。
一來二去,班級里就很容易形成爭相送禮以及攀比的風氣,比如之前江蘇省建湖縣一名小學二年級的老師,不小心把自己的“收禮賬本”發到群上,光是照片里看到的15個人,就送了上萬塊錢的禮。
后續這名老師見事情鬧大了,為了保住工作,才把錢一家家退了回去,連帶著家長也社死,值得慶幸的是,她的工作最后也沒保住。
這其實就是法律規定老師嚴禁收禮的原因,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如果連立德樹人的老師也玩行賄受賄的那一套,那么還有哪個地方是干凈的呢?這種行為又在給孩子們傳遞怎么樣的一種信息呢?
師生關系,本來就是不平等的,教師擁有絕對的地位和主導權,而老師和家長,本應該是平等的,但有句話怎么說的來著,孩子就是父母的軟肋。
軟肋被人拿捏在手上,你就算不想弱勢也得弱勢,而當一個地方習慣了老師收禮,看人下菜碟,那就總有忍無可忍的家長,決定當第一個掀桌的人。
所以回到家長設局舉報老師的事,家長的做法固然不對,也完全違背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但本質更像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而作為旁觀者,與其去糾結某一個家長的品德問題,還不如去思考,是什么東西造就了這個問題,老師如果收禮,會只收這一個家長的禮嗎?
而且我聽那名老師的聲音,感覺是個年輕人,家長也說她“年輕漂亮”,算起來估計比家長年紀小得多。
那一間學校,如果連年輕老師都自然而然地收禮,那么她的這種認知又是哪里來的,這間學校的校風如何,其他老師的行為如何?
當地教育局目前的說法是“在調查”,但需要被調查的,何止是一個女老師,我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行內人尤其懂,但你說官方敢調查得多深入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