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余杭一位55歲的外賣員因為過于勞累“猝死”,各路“大聰明”、“大善人”又開始民粹主義作秀。
最“感人”的莫過于“平臺停止注冊45歲以上騎手,并停止給45歲以上騎手派單”的謠言。這不就是“胡不食肉糜”嗎?要是有更好的就業選擇,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外賣員大軍。以目前的就業形勢,連外賣員都搞年齡歧視,真是不給中年人留活路了。
胡不食肉糜的低端作秀不值得用多少筆墨。迎合經濟民粹主義的高端作秀,更值得警惕。那就是瞎折騰企業的經濟民粹主義。
胡不食肉糜
事件發生后,很快就有專家提出,“平臺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逆向改進算法,縮短的時間給外賣員補回去,又或是減少超時處罰。第二件事是提高外賣配送單價……”。
說句不客氣的,出這樣的餿主意,和賣大力丸有什么區別?明知沒療效,圖的就是一片喝彩。
延長派送時間的“逆向改進算法”,降低平臺配送能力。提高外賣單價,則是降低配送需求——考慮到目前“過緊日子”的消費形勢,這幾乎是必然的。
兩者疊加,必然導致平臺的外賣業務量大幅減少。平臺企業高度依賴規模效應,無法承受大幅降低業務量的風險。企業的業務量和盈利能力雙雙下降,“降本增效”是大概率事件。這意味著外賣員崗位減少。這不就成了“回旋鏢”嗎?
這是典型的經濟民粹主義“藥方”。經濟民粹主義的“分配正義”只有“苦一苦企業”的一招鮮,壓根就不考慮市場實際環境和企業經營實際情況。
“倉稟實而知禮節”
實際上,企業提高員工福利是一個復雜的經濟決策,受到多種因素的硬約束,空談正義的道德高調不僅無補于事,而且還會誤事。
首先,“倉稟實而知禮節”,是有盈利能力。企業也是一樣。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利潤蛋糕”越大,員工和企業之間分配博弈的空間就越大。企業盈利能力低下,就那么仨瓜倆棗,“分配正義”的高調再響亮又有什么用?
盈利能力弱正是中國企業的長期軟肋。即使是十年前宏觀經濟經表現很不錯的時候,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很孱弱,中國500強企業的主要利潤指標僅為美國的一半左右。2012年后更是持續下降。連降3年后,2014年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4.24%,資產利潤率為1.36%。大型企業的盈利能力不過如此,中小企業的情況可想而知。至于近況,不談也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企業賺不到錢,“分配正義”只不過是迎合社會情緒的空談罷了。情緒又不能填飽肚子,亂唱高調有什么用?
更為荒唐的是,經濟民粹主義對企業利潤的高度敵視,信奉“逐利是原罪”、“利潤是萬惡之源”。不讓企業賺錢,又要企業拿出利潤分配給員工,這不是“既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跑得快”嗎?
還是以美團為例,2023年,美團即時配送訂單219億筆,凈利潤138.6億元。每單0.64元的凈利潤,按騎手每天平均40單的接單量計算,這點利潤就算全部分給騎手,一天也不過增收25.6元。對外賣員收入水平能有多少幫助?就這么點利潤,還要以削弱企業盈利為代價增加員工福利,不是空頭支票嗎?
要提高員工收入,就要鼓勵企業賺錢。做大蛋糕,才談得上分蛋糕,分配問題的物質基礎。
“無恒產者無恒心”
其次,無恒產者無恒心,企業有長期經營的信心,才有激勵員工的分配動力。企業是經營組織,不是慈善組織。企業提高員工收入,是為了穩定員工隊伍、激勵員工積極性的,這是一種長期性行為。要是企業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困境,還談何長期性?只有吃干抹凈的短期利益最大化。這是經濟理性的必然選擇,不是道德批判能改變的。
平均壽命短,也是中國企業的長期短板。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5年;而在美國與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2年、12.5年。中國大企業的平均壽命是8年,歐美大企業平均壽命長達40年,日本大企業平均壽命有58年。
中國企業“短命”,一方面是因為盈利能力弱,抗風險能力低,另一方面是經營環境不穩定,政策多變,企業動輒獲咎猝死。比如近日媒體報道了浙江的新湖集團遭遇“遠洋捕撈”式辦案——因一起14年前的“舊案”數百億資產不翼而飛,將被“返還給宜昌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多年辛苦經營的資產,一朝化為烏有,談何“長期”、“耐心”?今日不知明日事,企業能有激勵員工、穩定員工的分配動力嗎?
干擾企業經營環境,也是經濟民粹主義者的強項。動不動就對企業上綱上線、深文周納,除之而后快,甚至是整個行業的“團滅”,在中國是有廣泛的輿論支持的。你們不讓企業安心經營,卻要企業增加員工收入,這不是典型的“精分”嗎?
社會需要反對經濟民粹主義的共識
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了,企業的經營環境穩定了,才能有繁榮的勞動力市場。企業源源不斷地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帶動勞動力的有效需求增長,才會有國民收入的提高。
這樣淺顯的道理,我們的專家似乎都不明白。比如那位主張“逆向算法改進”、“提高外賣單價”的專家,他是這樣總結自己的觀點的:
一個國家正常的發展趨勢就應該是勞動者收入逐漸提高,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退,沒道理勞動者越來越少,收入卻越來越低,給勞動者正常合理的勞動回報,應該成為中國人整體“共識”。
“沒道理勞動者越來越少,收入卻越來越低”,這是硬裝傻白甜?供需關系決定市場價格,很正確。但是,“供需關系”的關鍵“關系”,而不是供給。需求端的工作崗位減少比勞動力供給減少的幅度更大,收入當然會降低。
目前中國經濟不是“人口紅利”消失,而是企業經營動力的“經濟紅利”消失。好端端的經濟怎么就成了百業蕭條的樣子,的確不是“一個國家正常的發展趨勢正常”。的確應該認真反思,而不是指鹿為馬、顧左右而言他的假裝反思。
經濟民粹主義橫行,就應該認真的反思。一個國家正常的發展趨勢,需要形成反對經濟民粹主義的共識,而不是“分配正義”的高調。嚴峻的經濟形勢危及千百萬人的飯碗,這不是滿足情緒價值的談資,而是要直面的問題。
企業經營環境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經濟搞不好。經濟搞不好,何來增加勞動者收入增長?逼死企業不會增加勞動者收入,只會讓經濟形勢更惡化。
關胖再出發,敬請新老朋友們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