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收到學校的繳款短信,抬頭是:寧波市統一公共支付繳款單。核心內容是一串電子繳款碼,我根據提示,打開浙里辦app,復制黏貼代碼,完成付款,過程絲滑。收款方是寧波財政局,這樣一來,誰交了,誰沒交,一清二楚,學校省去了繁瑣的收款工作,家長也省心,老師也省力。
這件小事,其實不足以體現浙里辦的功能。夸張一點說,浙里辦app幾乎包攬了「從受精卵到骨灰盒」的所有政府服務。
舉幾個例子:
公積金
在浙里辦出現之前,申請用公積金提前還商貸,過程非常麻煩,首先要去單位開單子,然后還要去銀行柜臺辦手續,加上路上來回時間,動輒幾個小時。如今,只要通過浙里辦刷臉驗證,幾乎就是瞬間到賬。
圖書借閱
浙里辦有個“一鍵借閱”功能,就是你在系統里選好書后,付掉郵費,圖書館給你把書寄過來,你在規定時間內看完自付郵費寄回去就行。省去了去圖書館的時間,非常省心。
落戶和檔案遷移
作為本地人,我對浙里辦,其實不算滿意,功能還不夠完善,bug依然很多。但對外地朋友來說,這簡直就是神器。
幾年前,我一個朋友,從陜西到浙江跨省落戶,這可能是普通人跟政府打交道,最麻煩的事情之一了。然而,隔著1500公里,橫跨多個省份,全部app線上完成,連一次線下都不用跑。這個辦事效率,讓他非常吃驚!跟我開玩笑說,死都要死在浙江。
類似這些手續的辦理,點點滴滴積少成多,能節省很多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這幾天,閑來無事,我在應用商店翻看各省的政務app,我的結論是,要判斷一個地方的治理水平,其實,看政務app的下載數量和評分就可以大致得出結論。
全國各地的政務app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下載次數大致和人口相當,評分4分以上。我查到了三個,浙江、上海、安徽,如果還有其他省市,請各位補充。浙江上海在我意料之內,安徽讓我有點意外,簡直就是一匹黑馬。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安徽最近幾年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第二類,下載次數和人口相當,評分不太理想。說明,該地區推廣電子政務非常積極,但用戶體驗正在磨合,也許將來可以慢慢提升。
第三類,下載次數和人口不成比例,評分也不太理想。這個就不知道怎么評論了,也許這些地方電子政務剛剛起步,一切都在摸索中。
類似浙里辦的app,全國各地都有。但智慧政務絕不是開發一個app那么簡單。app只不過是一個平臺,服務意識才是內核。從「最多跑一次」的口號,到實際上一次都不用跑,這種便民服務的思維才是根。「最多跑一次」不只是便民,同時本質上它是一種政務改革,是改革那就要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在很多地方,這個東西就很難推行下去。表面上看只是一個線上app,實質上卻是大量的線下工作。
接下來讓我舉幾個線下的真實體會。
浙江
我去鄞州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走進大樓,就可以看到醒目的標志:“最多跑一次”。我覺得這個才是解決老百姓的痛點。進駐中心的部門有39個(其中行政審批部門25個),設服務窗口138個。可辦理各類事項420項,其中行政許可類事項326項,非行政許可類事項及便民服務事項94項。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人才管理、勞動力交流、辦證、相關的中介服務……基本上你能想得到的機構,都集中在這里了。
我還用手機錄了一段「我和一個公務員的對話」,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不可思議。主要的談話內容是:第一,有工作人員主動向我征求意見,怎么擺放老花鏡更好,沒想到服務已經細致到這種程度。第二,我辦了一個通行證,事后,居然有人給我打電話,開始我以為是詐騙電話,后來才發現,是有關部門詢問我對辦證服務是否滿意。
最近,浙江居然出現了「跑一次沒辦成兜底窗口」,這是什么意思呢?官方的解釋有點拗口,要讓依照常規“技術判斷”不好辦、但遵循“價值判斷”應該辦的各類事項、“疑難雜癥”,都能在這里兜底辦理。
其實,我寫過很多關于上海的文章,現在回頭看,在字里行間,我對上海,還是挺刻薄的。但沒有一篇文章被上海某辦出面刪掉,比如,下面兩篇,點擊率都非常高,依然健在:
- 很認真地聊一下 上海
- 剛去了一趟上海,有些事情,不吐不快
捫心自問,很多人對上海的批評,也許是出于妒忌,當我們說某人刻薄的時候,也許我們內心深處就藏著一個刻薄的靈魂。批評上海很容易,但有時候,我們最好也照照鏡子,自己是否比上海做得更好。
拋開刻板印象,從最冷冰冰的數字去判斷,上海依然是最開放,最包容的城市,也是治理水平最好的地方之一,開放包容、服務意識、公民素養、契約精神,只要中國有一半的城市,能達到上海的水平,我們就是宇宙第一了。
北方某地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我曾經寫過一篇北方某城市的文章,我也就抱怨一下他們火車站和列車服務,很多本地人在評論區留言,和我都有一樣的體驗,抱怨很多,但從來不解決問題。
于是,他們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沒錯,居然,我的文章就被刪了。有些文章被刪除,我其實可以理解,但這篇文章被刪除,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靈魂暴擊,本來我對這個城市還殘存好感,愛之深而責之切,我真的希望這個城市能變得越來越好。
我的批評完全出于善意,沒有否定全局,而是提出具體的細節問題,即便如此,善意也被粗魯扼殺,簡直失望透頂。你看,我現在提到這個城市,連名字都不敢說,你們真是贏麻了,以后沒人敢說你半句。
南方某地
南方城市也未必就比北方好,我曾經去西南某古鎮,把我的真實體驗寫出來,目的也是提醒他們改進,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改了就好,暫時改不了,以后慢慢改也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其實,大家都能理解。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地方居然通過平臺,給我發了一封律師函,說我破壞他們的商譽!從頭到尾,他都沒有提出,我哪里說的不對,或者什么地方說了假話,沒有,他們就是一副地頭蛇的顢頇態度。后來,連平臺也看不下去了,否決了他們的要求,判定我沒有侵權。
但我心灰意冷,還是把文章刪了,好吧,你們贏了。我低頭,妥協。這輩子再也不去那個鬼地方,也強烈勸阻身邊的人,不要去那個地方。
凡事都可以從正負兩個角度理解。
從負面角度看,中國的發展依然不平衡,有些省份的治理水平已經超越發達國家,有些省份依然長路漫漫。
從正面角度看,中國發展的動力之一,就是來自于地方的競爭,這其實也是一種試錯機制,一個模式如果在某個省份失敗,那就是前車之鑒,其他省份可以避免再次犯錯。如果一個模式在某個省份成功,就可以做為榜樣,向其他省份推廣。有一個現成的作業可抄,總比自己摸索的效率更高。
說實話,政務app這種概念,在全世界都是新鮮事,假以時日,我相信全國都可以達到浙滬皖的水平。
今天就聊到這里,各位晚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