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丨熱點丨軍事丨為農
這里,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這 么說吧,如果拋開一切現實的國際政治因素和道德約束不談,你讓我現在就去料理印度,我也這么干。
你讓我去管這些形銷骨立、衣衫襤褸的貧民的扶貧工作?拜托,我是來殖民的,我不是來做慈善的。
都說現在印度是“一億人口、十多億牲口”,清末的情況實際上比這個還要夸張,能夠稱得上“人口”的比這個比例還要嚇人。
在任何人類發展指數上今天的印度跟清末比起來都是毫無疑問的“發達國家”、“列強”,當今中國的國力與印度的差距,也遠遠大于當年殖民者面對大清,就這樣簡單類比一下你也知道跑去占領印度是不劃算的。
“只要我夠爛,就沒人能從我身上賺到錢。”
關于料理印度的事情這個算是我這人的本職工作,就像你是程序員,你是會計師,你是拉大車的攤大餅的打螺絲的鏟地皮的,我職業是料理印度的。當年還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成天就琢磨這些事兒,怎么料理印度,職責所在,各種極端的情況都設想過,從三哥開掛打到成都吃玉林串串,到我們摧枯拉朽推進到果阿。
三哥打去成都吃玉林串串這種情況因為跟文章無關就不說了,重點說一下我們摧枯拉朽打進果阿的情況。
這時候我們有四種選擇:
1、建立全套政權,包括頂層中式中央政府一直到最基層鄉、街道政權;
2、扶植傀儡政權,只管名義上合法而且以我方利益為中心的中央政權;
3、抽一大耳刮子,趁他沒反應過來之前就撤軍筑壘堅守,讓他干瞪眼。
4、殺光他們!
第一種成本太高了,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軍事資源是海量的,然而短時間內卻不會有任何產出,是純粹的賠錢買賣;
第二種成本倒是可控,也能短期內獲得收益,但是很不穩定,非常容易翻船,一旦印度民族主義覺醒就有可能崩潰;
第三種沒有什么現實收益,但是成本也最低,至少能夠贏得國際社會上的威望,對其他蠢蠢欲動的人形成有效威懾。
第四種,我們至少要在“人”的范圍內討論問題吧?
1962年我們選擇了第三種操作,至今還被三哥懷恨在心:你都打敗我了,卻不來殖民,你分明是看不起我!這話并不是單純的調侃和口嗨,實際上在印度民間真的有這種說法和想法,我們作為一個統一的古老帝國對此感到不可思議,但是這確實是世界上廣大被殖民地的普遍想法——被殖民是有好處的。你現在去香港、臺灣,你都能找到很多持這種想法的人,這沒什么好奇怪的。
究其原因,殖民者要想在殖民地實現盈利,就必須要建設殖民地。
殖民者不是來搞慈善的,上面兩張照片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地心安理得砍掉當地人手腳的照片,其中第二張尤其令人發指,地上的手腳是坐著男子的未成年女兒的。
但殖民者為了讓殖民地盈利,在當地搞的建設確實某種程度上、表面上改善了當地生活。被殖民地當地人付出的代價,是父輩、祖輩在付出,改善生活是兒輩、孫輩在享受,很容易就把這些苦難遺忘在歷史里了。
我們對這種想法有一個專門的詞匯:數典忘祖。
但世界上其他被殖民國家沒有這個詞。
這一點實際上急劇拉高了殖民者在清朝末期任何努力的成本,包括建立傀儡政權,甚至僅僅是抽一耳刮子做生意,因此不得不依靠清政府維持表面統治,這也是清末中國與歷史和現實里的印度最大的區別所在。
殖民者在清末選擇合作對象實際上經歷了一個過程,鴉片戰爭到戊戌變法之間選擇的是清政府,戊戌變法之后一直到解放,選擇的是軍閥。我們脫離開我國自己的近代史敘事,站在西方殖民者的視角,其實很容易理解殖民主義在中國的媾變:
1、探索階段,如何殖民一個千年帝國,殖民者也不知道,他們也有個試探的階段。從鴉片戰爭敲開國門開始,他們試圖首先在大陸上建立軍事據點和后勤補給基地,同時兼任貨物進出口貿易口岸,如香港、廣州、泉州等等,指望憑借軍事上的勝利震懾中央政府從而進行工業品傾銷搜刮財富和資源;
2、穩固階段,后來他們發現這樣行不通,中國太大了,一場小規模的軍事勝利不足以震懾中央政府,必須要跟中央政府合作,利用中央政府與地方官員、地方官員與老百姓的矛盾脅迫中央政府就范,為其殖民行為提供“合法性”;
3、發展階段,熟悉這一套以后殖民者發現中央政府也不是必須要的,跟軍閥做生意更劃算,一個分裂、內斗的中國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4、崩潰階段,抗日戰爭以及共產黨的崛起充分證明了一點:西方殖民者最終還是不懂中國。5000年的歷史慣性哪有那么好顛覆?追求大一統、追求獨立自主是刻在中國人靈魂里的精魂,殖民體系在中國崩潰之徹底之迅速,說明這一套并不好使。
所以,你厘清了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現代史就可以發現,西方殖民者從頭到尾沒有真正弄懂怎么殖民中國,他們僅僅是嘗試了很多辦法而已,并沒有徹底成功。既有試圖挾持中央政權幫他們控制中國的階段,也有試圖僅靠幾個“堡壘”搞工業品傾銷的階段,還有試圖分裂中國讓軍閥充當自己買辦的階段。
人民英雄紀念碑八幅浮雕,分別是:
虎門銷煙,
金田起義,
武昌起義,
五四運動,
五卅運動,
南昌起義,
抗日敵后游擊戰,
百萬雄師過大江,
實際上背后已經反映了中國人民反抗殖民主義的歷史脈絡,說得很清楚了,也非常清楚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不是他不想全面占領清朝,而是因為他自始至終做不到。
點擊查看推薦文章:
作者簡介:龍牙是一名曾在西藏戍邊數十年的退伍軍人,他熱愛文學和寫作,對時政問題、社會新聞有著獨到的見解。歡迎關注公眾號“龍牙的一座山”、小號“黃科長銳評”。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名片后臺回復關鍵詞,如“精彩推薦”、“中美關系”、“軍事”、“毛澤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