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界,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定律,叫“墨菲定律”,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
墨菲定律的核心意思就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這個定律對于我們做亞馬遜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賣家在實際經營中,都會遇到墨菲定律“發作”的情形。
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賣家A
賣家A在選品的時候選到了一款很好的產品,這個產品剛在社媒火起來,在平臺上還不多見,產品上線之后出單也不錯。
但是,賣家后臺不久就收到了亞馬遜的績效通知,說產品被投訴了,因為涉嫌侵犯了別人的版權。
這個時候大部分賣家都應該直接選擇停售,但是賣家A就覺得庫存不多了,賣完這點就不再賣了,然后又換了一個店鋪想把剩余的那點庫存賣完。
結果就是TRO不期而至,和解金的費用比賣貨的利潤還多。
第二個例子,賣家B
賣家B在工廠做了一批產品,工廠在把大貨發到貨代那里之后,也順手給B賣家抽選了幾個樣品寄了過來。
但是因為樣品的運送在路路上出了問題,導致樣品到手上的時間就有點遲了,拿到樣品的時候,貨件已經到了船上。
結果B賣家發現5個樣品中有2個的按鈕存在一定的缺陷,按壓過程很不絲滑且有脫落可能。
這個時候正常的賣家可能會讓那批貨先進海外倉,重新質檢且沒有問題后再往FBA里面發。
但是這位賣家在僥幸心理和工廠的忽悠之下,認為這可能只是樣品的問題,大貨可能不會出現這種情形。
結果大貨在銷售之后,大批差評紛至沓來,差評的點就在于這個按鈕的質量上面,這個產品最后也做不下去了。
第三個例子,賣家C
賣家C在開始做歐洲站的時候,認為歐洲站和美國站差不多,所以就按照美國站的貼標方式來給歐洲站的產品來貼標。
但是歐洲站跟美國是不同的,歐洲站需要CE、GPSR等等歐代英代標簽,這位賣家的產品因為沒有這些信息,直接就被顧客投訴了。
亞馬遜在接到投訴之后,直接下架了他所有的鏈接并要求該賣家要把所有的標簽都貼好之后再恢復鏈接的銷售權。
其實這位賣家在產品上線之后就已經有人提示過他要貼歐代標簽了,但是他認為一個標簽,影響沒那么大,下一批再貼也來得及。
結果就是遇到了被停止銷售的情形。
以上三個發生在亞馬遜賣家身上的真實的案例,就是墨菲定律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的最顯著的體現。
如果你認為一件壞事情可能會發生的時候,那么他一定會發生,這就是墨菲定律總結出的精髓。
之前有一個賣家在我星球里咨詢我,她說自己的貨件已經發給貨代了,但是外箱標簽上忘記貼Made In China的標識了,問我可不可以這次就不貼了。
我當時建議她是把文檔發給貨代,讓貨代幫忙重新貼一下。
果不其然,她的這批貨件在海關就剛好遇到了查驗,如果她沒有按照規定張貼這個“Made In China”的原產地標識的話,那可能就會面臨一定數額的罰款。
所以我們在日常的亞馬遜運營中,就不能抱有任何的僥幸心理,能在源頭上就把問題解決的,千萬不要拖到后面去。
風險把控,一定要放在運營的最前面。
全文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