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北又華北,
赤峰到底什么味兒?
鍋包肉,也許是唯一一個能讓東三省美食愛好者們吵起來的食物。但如果將他們拉到赤峰,吃一次赤峰鍋包肉,他們則會變得出奇團結,并一致對外——
這鍋包肉怎么是咸的啊!
這鍋包肉怎么是咸的??!
這鍋包肉怎么是咸的??!
赤峰,內蒙古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左鄰河北、右接遼寧,是溝通中原與塞外、華北與東北的“三省通衢”,多文化的交匯,也讓赤峰成為內蒙古最“另類”的城市。
與人們常規印象不同的赤峰咸口鍋包肉。 圖/山豬大王
這種另類,是赤峰不同于內蒙古中西部以沙漠、戈壁、草原為主的在地風光物產。赤峰有風光攝影師最愛的烏蘭布統草原、盛產華子魚的諾爾湖,還有處于大興安嶺南段的森林和在西遼河滋養下的大片耕地......所以在赤峰,除了能享受到大口吃牛羊肉的快活,還能品嘗到大興安嶺的各種山珍,以及赤峰獨有的粗糧碳水盛宴。
這種另類也是多元文化的混搭,從清代開始,就有大批華北地區的人們來到赤峰,如今走在赤峰街頭,兩耳聽到的是有冀魯官話底子、又夾雜著東北話的方言;道路兩邊的餐廳,除了能吃到正宗的蒙餐,也能吃到從河北傳來的“對夾”、山西運城風格的銅火鍋,還有各種本土化的東北菜如小米飯菜包、紅蘑炒肉、殺豬菜......
圖/視覺中國
對夾、銅火鍋、紅蘑炒土豆,在赤峰能吃到東北、華北風格的美食。
有人說赤峰是最有東北味的內蒙古城市,也有人說赤峰明明是一股華北味兒,但如果深入赤峰,你會發現赤峰味道的豐盛、融合,不是東北味也不是華北味,就是赤峰味!
鍋包肉、對夾、銅火鍋......
赤峰是東北味兒還是華北味兒?
赤峰,一個突破你對內蒙古飲食認知的地方。不同于人們常規印象中的手抓肉、奶茶和烤全羊,如果你問一個赤峰人,赤峰有什么特色美食,他們大概率會說兩個食物:鍋包肉和對夾。
對夾,赤峰人最引以為豪的美味。。 圖/視覺中國
聽到這兩個食物的名字后,你可能會發出第一個疑問,鍋包肉明明是東北菜,怎么成了赤峰特色?隨即走進對夾店,看到燒餅夾肉這種好似驢火的美食后,第二個疑問隨即而來,這不是河北小吃,怎么成了也赤峰特色?而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正是探尋赤峰美味的第一步。
赤峰咸口鍋包肉,
是異端還是絕頂美味?
赤峰,一個身處內蒙古的東北城市,當然,在地理大區的劃分上,赤峰的確屬于東北,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赤峰也的確更親近東北。赤峰距離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的距離是600多公里,而距東北中心城市沈陽的距離則只有不到400公里,很多老赤峰人一輩子沒去過呼和浩特,但是卻經常到沈陽購物、吃喝。也許是這種地緣上的親近,讓鍋包肉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赤峰人最愛的食物之一——雖然赤峰的鍋包肉,早已超出了東北人印象中的鍋包肉的概念。
圖/視覺中國
咸口鍋包肉、老式鍋包肉、蕃茄醬鍋包肉,東北鍋包肉的三種不同風格。
但如果放下原教旨主義,認真品嘗桌上這盤鍋包肉,那你將打開鍋包肉的新世界。在外表上看,哈爾濱老式鍋包肉講究的是肉厚,酥皮蓬松,略帶黏牙,而赤峰鍋包肉則不同,掛糊少,肉片偏薄,顏色呈現棕黃色,光是看看,那種酥脆的口感就已在腦海中呈現。
一口咬下去,則能感受到更為細節的美味,赤峰鍋包肉酥脆,且脆的口感大于酥,咬起來能明確吃出酥脆的外皮在口中破碎的快感。薄薄的肉片炸得焦糊,鑊氣十足。調味雖然少了濃重且討喜的酸甜,但是加了大量的蒜蓉,反而吃出了一種塞外的粗曠感。吃完讓人忍不住感嘆,赤峰人可真會吃啊。
赤峰鍋包肉的靈魂:蒜末。 圖/視覺中國
赤峰的華北滋味,不只對夾
很多到赤峰旅行的朋友,聽到赤峰本地人講話,第一反應是,赤峰人怎么說東北話?但其實從方言區域劃分來看,赤峰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中的冀魯語系。而與方言類似,赤峰美食的更多的構成,其實是華北味兒。
在清代之前,赤峰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東胡、匈奴、鮮卑、契丹、韃靼蒙古均曾在此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直到清代,大批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移民開始移居赤峰,同時大批商人、手工業者也都相繼地進入赤峰,帶來了眾多華北滋味。
赤峰銅火鍋,十分類似運城的什錦火鍋。 圖/視覺中國
比如赤峰街頭常見的小吃煎血腸,焦香酥脆,尤其是蒜汁在上面一淋更是噴香,這種美味,在河北承德、邯鄲街頭亦能看到。還有赤峰火鍋,不同于內蒙古中西部更常見的清水涮肉,赤峰火鍋更像是山西運城的什錦火鍋,各種丸子、肉片、豆腐、排骨、粉條整整齊齊地碼在銅鍋上,湯底是大骨湯熬的老湯,香醇豪放。
在受華北影響的美食中,最出名的還要數對夾,對夾這個名字生動地概括了這道美食的制作過程——酥油燒餅從中對半分開,往里面夾熏豬肉。而這道美食和赤峰的淵源,則要從民國說起,民國初年河北父子迫于生活到赤峰地區做燒餅買賣——此時赤峰隸屬于熱河省,而熱河省的省會就是如今的河北承德。而后蘇家父子又受河北“驢肉火燒”的啟發,將火燒和熏肉結合,發明了對夾這種美味。
赤峰對夾,赤峰人最愛的小吃。 圖/紀錄片《早餐中國》
如今這種燒餅加熏肉的神奇小吃,早已成為赤峰人日常鐘愛的美食,尤其是在冬日的清晨,幾個剛出鍋的對夾,再來一碗雞蛋湯和一盤赤峰人最愛的咸菜嘎噠,對夾酥脆、熱湯滾燙、大頭菜鮮香,是獨屬于赤峰人的幸福。
粗糧碳水盛宴、豪橫牛羊湖鮮,
赤峰到底有多富饒?
赤峰的美好,早在六千年前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就有體會,1921年人們在赤峰紅山發現了紅山文化的遺存,將華夏文明的歷史推進了一大步。隨后在挖掘的過程中,又發現赤峰敖漢旗境內有分布較為密集的紅山文化遺址,因此赤峰更是被認為是紅山文化時期社會上層統治者居住的核心區域。
上古時期的人們選擇在此扎根、近代華北人民選擇來此謀生,為什么人們這么偏愛赤峰?讓我們將視野抬高,望向這片富饒且神奇的土地,答案盡在眼前。
翁牛特旗紅山稻航拍風光。 圖/視覺中國
身處內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過渡的山地丘陵地帶,赤峰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8600萬畝的草原讓赤峰成為中國重要的牛羊產區,故而在赤峰,幾乎一切正宗的草原飲食如奶制品、手抓肉、燒賣都能在此吃到。同時赤峰也有自己特色的草原風味,罕山羊烤的烤羊背,腌制上色之后在烤爐中炙烤,烤制過程中羊背表皮在刀痕處龜裂開來,皮酥肉嫩、酥香可口。
草原之中,克什克騰旗還有和查干湖齊名的達里湖,湖中的華子魚只有每年冬季才可以進行捕。種魚肉質細膩、鮮嫩且不腥氣,當地人最常見的做法是煎,無需其他調料,最原始的味道最完美。除了草原,赤峰位于大興安嶺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4555萬畝的森林同樣給了赤峰無盡的山珍滋味,紅蘑就是最有特色的代表,它的口感肥厚,無論是炒肉還是燉小雞,都十分美味百搭。
干炸華子魚,鮮香酥脆。 圖/圖蟲·創意
但讓赤峰與其他內蒙古城市不同的,是赤峰擁有的2700萬畝耕地,在西遼河的灌溉下,赤峰成為中國各種雜糧雜豆的主產區,同時也給了赤峰人餐桌上與眾不同的碳水風采。在所有雜糧里,赤峰人最自豪的大約要數敖漢小米,金黃的小米煮熟之后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米油,吃起來軟糯粘稠,磨成面粉煮甜面子粥同樣美味,在當地還有一句話叫“甜面子粥搽三遍,給個果子也不換”。
土豆炒小米,赤峰家常美味。 圖/圖蟲·創意
除了煮粥,小米同樣可以拓展出更多美味,夏天的時候,人們將小米和土豆、茄子蒸煮,做成小米版本的小米飯包;切幾塊牛肉干和小米同煮,做成的牛肉干二米飯,更是赤峰家庭的快手菜;還有赤峰傳統面食糟米咯咯豆,也是用小米發酵后磨成的面粉做成的美味,入口細膩爽滑,澆上韭菜雞蛋鹵或者酸菜鹵,微酸香甜。
此時赤峰秋景正好,這個內蒙古最為“另類”的小城,等你探索。
冬季達里湖冬捕的熱鬧場景。 圖/視覺中國
編輯|姜姜
頭圖 | 圖蟲·創意
封圖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