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社會主義建設
提高科學文化水平
1956年黨的八大宣告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上滿懷信心地說:“一定能夠一步一步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科學普及工作在其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成立中國科協
1958年9月18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聯合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形成決議,宣布兩個團體合并,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科學技術團體,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李四光任主席。
▲中國科協首任主席李四光
優秀作品
1961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叢書,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科普讀物,初版分物理、化學、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5冊,涉及900多個“為什么”。后來,增加了數學、地質地理、動物3冊。1962年12月出齊8冊。這時,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共收入1484個問題,總計105萬字。第一版共印刷530多萬冊,是中國少兒科普出版史上的佳話。
▲《十萬個為什么》
從1964年開始,“自然科學小叢書”由北京出版社陸續出版,叢書由著名科學家茅以升主編,高士其、徐劍平、魯剛等擔任副主編,內容涉及多個學科、覆蓋數十個領域,出版發行了《石油》《塑料》《電視》《元素周期律》《人怎樣戰勝傳染病》《細菌》等分冊,在1984年的第三次全國優秀科技圖書評選活動中獲得二等獎。1966—1970年,共出版科學技術普及類讀物298種。其中,醫藥衛生方面的圖書66種,多為《赤腳醫生手冊》《中草藥手冊》和醫藥衛生常識類;有關農業生產的小冊子55種,自然科學方面的小冊子39種。
▲“自然科學小叢書”
在“大躍進”的形勢下,許多科學家紛紛走出研究所,到實際生產中找課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華羅庚致力于優選法和統籌法的推廣、應用和普及。1964年,華羅庚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建議在生產實踐中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認為這樣可以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和效率。毛澤東回信稱贊他“壯志凌云,可喜可賀”。
▲毛澤東給華羅庚的回信
1965年,華羅庚把深奧的數學原理轉變為樸素易懂、易操作的“雙法”,寫成了白話小冊子《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并在20多個省進行培訓、推廣。
▲1965 年 6 月 6 日,《人民日報》發表
了華羅庚的長文《統籌方法平話》
20年間,“雙法”廣泛應用于化工、電子、郵電、冶金等行業,提高了行業經營管理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果。如四川省推廣“雙法”,5個月增產節約2億多元。
▲華羅庚(左二)在農村
華羅庚在國際學術期刊上介紹了普及數學方法的體會,重點分析了向誰普及、普及什么及怎么普及等問題。
▲1974 年冬,華羅庚(前排右一)應邀在廣西壯族
自治區推廣優選法、統籌法
陣地建設
中央自然博物館從1950年開始籌備,1956年動工,1958年落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1962年改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
▲1959 年,為紀念中央自然博物館落成發行的特種郵票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正式開館,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座天文館。
▲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在北京天文館落成儀式上講話
1960年3月,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成立,從此,中國電影事業中又增添了一支生力軍。此后,它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重要科教片生產基地。
▲20 世紀 70 年代(上)和
21 世紀(下)的北京廠牌、廠門
科普展覽
1972年以后,我國與國外的科技交流日益增多,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展覽館相繼舉辦國際、國內展覽會,國際科學團體友好人士也曾來華訪問。北京展覽館先后舉辦了瑞典工業展覽會(1972年4月)、法國科學技術展覽會(1972年11月)、英國工業技術展覽會(1973年3月)等,為普通公眾提供了接觸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的機會,點燃了公眾的科學熱情。
▲介紹英國工業技術展覽會的資料
科普的回歸
1975年,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小組會議上當眾宣讀了高士其反映的問題:“科學普及工作現在無人過問,工農兵群眾迫切需要科學知識的武裝,請您對科學普及工作給予關心、支持。”周恩來總理高聲說:“高士其同志的意見很好,很好!”
▲科普作家高士其參加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的簽到證
(高士其基金會藏)
1977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指出“科學技術協會和各種專門學會要積極開展工作”“必須大力做好科學普及工作”。
▲《中共中央關于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
1977年暑假,中國科協組織了3場科學家、勞動模范和首都青少年大型談話會。中國科協時任副主席周培源、副主席茅以升和書記處書記嚴濟慈分別主持了談話會。江澤涵、陳景潤、吳文俊等數學家,張文裕、王竹溪、王守武等物理學家,黃子卿、閔恩澤、張青蓮等化學家出席了3天的談話會,詳細介紹了學好數理化的意義和方法。勞動模范則現身說法,說明數理化知識在生產建設中的作用。
▲《科學家談數理化》
科學家和青少年的談話會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中學生要學好基礎科學知識》,極大地調動了青少年學好科學的熱情。
▲1977 年 8 月 29 日,《人民日報》頭版的報道
▲科學家、勞動模范與首都青少年的大型談話會
09-09熱文
09-06熱文
微信號公眾號|大美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