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五層別墅巧妙結合了復古和現代設計,為三代同堂的家庭創造了獨特的居住空間。
屋主夫妻追求與眾不同的夢想之家,與設計團隊一起突破傳統。他們將“圓”作為象征圓滿與團結的隱藏符號,運用不同材質的巧妙結合,重新詮釋臺式文化,打造出歷久彌新的經典美學。
基本資料
400 ㎡(5層別墅) / 7 房 2 廳 7 衛 / 現代風格
客廳設計
進入家門,竹編木柜延展出入家的步調。玄關盡頭的木格柵,配合線條與曲線動線,提示家的到來。
竹編與木格柵不僅減輕了收納柜的厚重感,還保持了通透感,玄關的迎賓效果整齊有序。
水磨石地面喚起了懷舊的記憶,電視墻則采用臺灣天然蛇紋石,增添了濃厚的在地情懷。
弧形的電視墻設計,不僅暗示空間的轉換,還聚焦視線,使寬敞的客廳更加凝聚,拉近家人之間的距離。
木質沙發背墻融入傳統建筑元素,雖然不搶主墻風頭,卻自有一番韻味,展現了簡潔莊重的美感,充滿人文氣息。
設計團隊還在在天井旁加入臥榻區,提供更多的使用場景,提升了屋主的使用靈活性。
一樓:餐廚設計
經過中庭廊道,陽光灑落,映照出一家人團聚的餐廚空間。復古綠貫穿了整個客餐廚區域,保持了空間的整體性與流動性。
中島廚房采用蛇紋石與木格柵的搭配,復古綠的面材拼接出直紋線條,成為開放式廚房的焦點。中島吧臺圓潤的設計呼應了餐廳的圓桌,融合了中西設計風格。
餐廳兩側透過窗光灑入,綠意盎然,營造出大氣的迎賓氛圍。圓弧形家具軟化了水泥、鐵件等硬質材料,同時增強了餐柜的存在感。
二樓:主臥設計
主臥以寧靜的木色為主調,緩和了日常生活的匆忙節奏。手工藤編圖騰、人字拼木紋和水泥感的手刷紋理,展現了手工藝的溫度,營造出夫妻二人的獨立空間,令人放松。
主臥采用開放式布局,包含書房、更衣間與睡眠區,形成多道動線。藤編門板分隔了不同區域,塑造出半開放的書房空間。
藤編門板與旋轉窗的設計,增加了空間的互動性,像一層薄紗連接著書墻的景色。
銹蝕感的材質劃分了更衣室,延展至化妝桌和衣柜。透光的柜體設計,勾勒出Art Deco風格的華麗線條,減輕了收納柜的厚重感。
三樓:客房設計
為了讓客人有如住酒店的體驗,設計師大膽混搭了復古元素。
床頭主墻選擇了復古窯燒磚,成為房間的焦點。配上弧形軟包床頭,形成了新舊對比,材料的碰撞帶來了復古與現代的結合。
三樓:老人房設計
為了讓爺爺在新家找到歸屬感,設計以臺式老宅為基礎,床頭板選用了舊時鐵窗花,搭配拼木地板。
整體的木質色調沉穩溫暖,再加上柔和的霧灰色,使空間顯得明亮而平靜。圓弧天花板增添了現代感。
四樓:大兒子房設計
大兒子的房間以灰黑色為主調,體現了他對音樂的興趣。衣帽間設計靈感來自香港街頭,復刻了電梯拉門,結合水泥、鐵件和皮革等粗獷材料,打造出工業風格。
房間地板采用架高設計,像舞臺一樣,入口處的沙發區則是他的練琴空間,劃分了休息區和功能區。
四樓:小兒子房設計
小兒子的房間延續了工業風,但改用了珍珠白的淺色調,營造出輕快氛圍,并融入了科幻元素,打造了宇宙探險主題。
泥質涂料模仿月球表面,圓潤線條和金屬點綴如同太空梭,更衣室門板設計成艙門,充滿未來感。房間還配有可移動家具,便于隨著成長調整布局。
五樓:起居廳設計
最高樓層的起居室充滿陽光,營造出歐式農舍的舒適感。連貫的拱形屋頂設計,讓空間顯得更加寬敞舒適。
起居室連接著戶外陽臺,通過架高設計延伸視野,并設有下沉式沙發區和升降麻將桌,滿足各種聚會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