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愛麗絲·門羅的去世讓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名重新回到人前。
但隨后,她生前包庇丈夫?qū)ε畠盒郧种卤黄毓猓簧僭葑x過門羅作品的人都表示震驚。
愛麗絲·門羅
藝術(shù)家的品德和作品之間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
當你知道一位作家品德敗壞后,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他/她的作品?
讓-雅克·盧梭的故事讓這個問題更加復雜起來。
拋棄5子
讓-雅克·盧梭的大名如雷貫耳,18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作家,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以上內(nèi)容明明白白寫在初高中教材中。
讓-雅克·盧梭
但教科書上不會寫的是,他曾與女裁縫特蕾莎·勒瓦瑟生下5個孩子,這些孩子們?nèi)勘槐R梭送進了巴黎的育嬰堂。盧梭只是在十年后草草地尋找了一下他的長子,一無所獲后放棄。
隨后,他寫下了一本教育學著作《愛彌兒》,出了新的兒童教育觀,從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有些荒誕不是嗎?他沒有養(yǎng)過一個孩子,卻因為教育著作名垂青史,當他拋棄孩子的行為被他的批評者所知的時候,包括伏爾泰和埃德蒙伯克都拿來用作人身攻擊的依據(jù)。
讓-雅克·盧梭
而一句出自《愛彌兒》的名言可能更加令人感到不適:我現(xiàn)在不再承擔教育孩子這項艱巨的任務,而是承擔一項較為簡單的任務——寫作。
這不是他拋棄孩子的理由,我們真的能為他找到理由嗎?
前半生
讓·雅克·盧梭出生于日內(nèi)瓦共和國,家族屬于中產(chǎn),在日內(nèi)瓦有投票權(quán)。
他們家有祖?zhèn)鞯闹票硎炙嚕瑥淖娓浮⒏赣H到他的兄弟都從事這個行當。盧梭的母親蘇珊娜·伯納德·盧梭出身于上流社會,卻在生下他9天后因因產(chǎn)褥熱去世,他后來將此描述為:“我人生中第一次不幸”。
讓-雅克·盧梭
盧梭和哥哥由父親和姑母撫養(yǎng)長大,但當父親再婚之后,盧梭就很少見到他了。13 歲時,盧梭先是給一名公證人當學徒,然后給一名雕刻師當學徒,雕刻師毆打他。
15 歲時,他回到日內(nèi)瓦,發(fā)現(xiàn)城門因宵禁而緊鎖,于是他逃離了這座城市。由于父親和叔叔幾乎與他斷絕關(guān)系,從少年時期開始,盧梭便是孤身一人,他一度以仆人、秘書和家庭教師的身份謀生。
讓-雅克·盧梭
母愛的缺失,父愛的轉(zhuǎn)移令盧梭孤單不已,在臨近的薩伏伊,他認識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神父,神父將他介紹給了弗朗索瓦·路易絲·德·華倫。
華倫夫人29 歲,與丈夫分居中。
華倫夫人開始支持盧梭的學業(yè),盧梭一度非常崇拜德華倫,稱她為“媽媽”,但當男孩兒20歲之時,兩人成為情人。
弗朗索瓦·路易絲·德·華倫
在《懺悔錄》中,盧梭寫道:“19歲那年,我返回到我朝思暮想的華倫夫人身邊。她像母親或大姐一樣關(guān)懷我,并積極為我尋找出路。在她身邊我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又平靜的時光,我開始迷戀上數(shù)學、繪畫、音樂等自然學科,后來完全被音樂所迷惑,也就無法繼續(xù)我的丈量員工作。長久的耳鬢廝磨,我們兩人之間的年齡和地位差別也隨之消失,我們暗地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對情侶。”
移居巴黎
盡管華倫夫人成了盧梭的情人,但同時與她家里的管家也關(guān)系密切。他們關(guān)系中關(guān)于性方面的問題,讓盧梭感到困惑和不舒服。
讓-雅克·盧梭與華倫夫人于 1735 年至 1736 年居住的房屋,現(xiàn)為盧
25 歲時,盧梭從母親那里繼承了一筆不小的遺產(chǎn),他用其中的一部分來償還華倫夫人對他的經(jīng)濟支持,然后在里昂找到了一份工作。18世紀40年代,盧梭移居法蘭西,并且在government獲得了一份工作。但盧梭的雇主經(jīng)常晚一年才收到他的津貼,并且不定期支付員工工資。
11個月后,盧梭就辭職了,身無分文的返回巴黎,與女裁縫特蕾莎·勒瓦瑟成為朋友并成為情人。
讓-雅克·盧梭
特蕾莎·勒瓦瑟也是個苦命的人,她出生于一個受人尊敬的家庭,父親在奧爾良擔任一個與貨幣有關(guān)的小官職,但1744年失去了工作。她的母親開了一家小店,生意失敗后,全家都搬到巴黎找工作。
1745年,特蕾莎遇見了盧梭,當時勒瓦瑟 24 歲,盧梭 33 歲。根據(jù)盧梭自己的說法,特蕾莎為他生了5個孩子,分別出生于1746年,1747 年、1748 年、1751 年和 1752 年。
這五個孩子無一例外,全部被送到“育嬰堂”。
1791年,特蕾莎的畫像
盧梭本人對特蕾莎卻沒有幾分尊重,他在《懺悔錄》中將特蕾莎描述為一個智力低下,被家人剝削的女人。
一直到1768年,也就是特蕾莎47歲的時候,盧梭才在布爾昆舉行了一場法律上無效的結(jié)婚儀式。
盧梭本人的解釋
盧梭認為:孩子的童年是他們成長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應該受到尊重,兒童不應該受到威脅、毆打或其他懲罰。
這是完全正確的,但他幾乎從未認識或者見過自己的孩子,也是事實。
讓-雅克·盧梭
盧梭說:“當時我并沒有良心不安,我勸說特蕾莎將每個新生兒都送到育嬰堂,以維護她的‘榮譽’。她的母親擔心孩子會給她帶來不便,于是向我伸出了援手,而她(特蕾莎)則屈服了。“(出自懺悔錄)
特蕾莎是她家里唯一靠譜的人,父母兄弟幾乎都靠她給人漿洗衣服生活,故而她的母親不愿意家里多一張吃飯的嘴。外婆與父親都不愿意接納孩子,軟弱無能的特蕾莎只能任由他們將孩子送走。
讓-雅克·盧梭
盧梭聲稱,把孩子遺棄在育嬰堂是“這個國家的習俗”,他經(jīng)常光顧的餐廳里那些“基本正派”的男人都這么說。他認為孩子是個相當大的麻煩,遺棄孩子是一種社會可以接受的解脫方式,問題就解決了。
1751 年,盧梭在寫給弗朗格伊夫人的信中,他聲稱自己沒有足夠的錢撫養(yǎng)孩子。但在《懺悔錄》第九卷中,他給出了自己選擇的真正原因:“一想到要把他們托付給一個教養(yǎng)不良的家庭,讓他們接受更差的教育,我就感到不安。育嬰堂的教育風險要小得多。”
讓-雅克·盧梭
然而,但凡盧梭肯稍微做一點調(diào)查就會發(fā)現(xiàn),巴黎育嬰院的嬰兒只有三分之二的機會活過第一年,只有百分之五的機會長大成人。他還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待到年老,盧梭最終對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感到良心不安:“ 我只想說,我犯了一個錯誤,因為我沒有能力自己撫養(yǎng)孩子,所以我把我的孩子交給公家撫養(yǎng),讓他們成為勞動者和農(nóng)民,而不是冒險家和追求財富的人,我認為我是一個真正的公民和父親 。”
讓-雅克·盧梭
狄德羅形容盧梭:“虛偽、像撒旦一樣虛榮、忘恩負義、殘忍、虛偽、邪惡……他從我身上吸取思想,自己利用它們,然后假裝鄙視我。”
伏爾泰也認為盧梭是個 “為了一己私利犧牲他人利益的人”。
不得不說,單從放棄自己幾個孩子這一行為來說,盧梭冷酷地將孩子們從自己的生活中剔除,因為,他們的存在會干擾到他想要的生活方式。
讓-雅克·盧梭
人會撒謊,文字也是,我們會在不知不覺間美化自己的行為和心靈。作家們的道德與作品似乎永遠無法達成一致。
當我們對作家、藝術(shù)家祛魅之后,你還愿意繼續(xù)看他們的作品嗎?或者,我們應該將作品和其人本身分割來看,作品歸作品,作家的私德不要過分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