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敏畫稿冊》
〔明〕董其昌 繪
〔清〕高士奇 跋
售價:488328元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畫稿”并非真正的藝術創作,然而對于學習研究董其昌的繪畫藝術與理論、品讀賞鑒中國文人畫而言,這套充滿傳奇經歷、輾轉留傳至今、存世極為罕見的董其昌粉本畫稿冊,卻是十分珍貴、不得不識的神妙逸品。
董其昌重視筆墨,他對畫與自然的關系有著極高的認識,對筆墨與心性的貫通有著高度的自覺,追求由心而發的表達。這種狀態不在于刻意的表現,而往往流露于不經意間。這種草草不經意而天機偶發的妙筆,恰恰就藏于這套《董文敏畫稿冊》中,“筆筆得元人神髓”“令人味索無窮也”。
《董文敏畫稿冊》是圖文相佐的左右對開冊頁,現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冊頁收錄董其昌山水樹石畫稿20幀、高士奇跋文18幀,及后人跋文6幀,其中包括王俊、畢瀧、何紹基、吳式芬等收藏家、書法家、金石考古學家的手書記錄。雖未見任何董氏題跋及署名,然據其鑒藏印記以及高士奇對其的“狂熱喜愛”中不難得知,此冊實屬董氏晚年精品。
“畫禪衣缽”
董其昌作畫秘訣盡在此冊
董其昌的創作注重追摹古法,他善于匯集古人的畫法,成自我的筆墨語言。在《畫禪室隨筆》中,思翁即有提出“豈有舍古法而獨創者乎?”的觀點,在其所藏《唐宋元寶繪冊》中也提及:“要需醞釀古法,落筆之頃,各有師承,略涉杜撰,即成下劣,不入具品,況于能妙?”
《畫稿冊》中畫幅大小不一,有窄條、中等矩形幅,也有通頁寬幅。董其昌畫稿內容方面,有粉本性質的、完整構圖的山水溪岸,也有課徒稿性質的、信筆鋪陳的坡岸及山頭,同時還兼有歸納和游戲性質的三兩樹石。
董其昌的大幅作品或已自成一家面貌,而在《董文敏畫稿冊》中,我們能更明顯地看到這種學古的傾向。冊中或學米家云山,或學云林折帶皴,或學大癡筆意,莫不提綱挈領,拈出要訣,也是董氏“南北宗論”等畫學思想落實到筆墨傳習中的重要體現。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惲壽平《毆香館集》中的記載表明,董氏類似的畫稿,也會作為為王時敏等弟子授課的范本:
“婁東王奉常煙客,自翻時便游娛繪事。乃祖文肅公屬董文敏隨意作樹石,以為臨摹粉本,乃輞川、洪谷、北苑、南宮、華原、營丘,樹法石骨,皴擦鉤染,皆有一二語拈提,跟極理要。觀其隨筆率略處,別有一種青秀逸宕之韻,不可掩者。且體備眾家,服習所珍,昔人最重粉本,有以也夫。”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大師課徒稿傳世不多,而如此深度、多維展現其對自然的洞察、概括之作更是鳳毛麟角。一樹一石、一屋一坡,集各家之長,筆墨凝厚、精氣彌漫。方薰為本冊所作題簽“畫禪衣缽”,正好點明了本冊的意義與價值。
比之具有完整構圖與創作意識的作品,畫稿從創作到流傳,本身就具有更加個人化的特點。而這種未完成或不完成的狀態,既是文人在運筆落墨中追求的放達狀態,在觀看時也更有師徒親授的親密感。不難想象,翻看觀賞這類作品時,與面對應酬書畫、雅集合冊或高頭大軸完全不同的心理體驗。
從本冊中,也可一窺董其昌畫論真意。以論樹法為例,《畫禪室隨筆》曾提及:“但畫一尺樹,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須筆筆轉去,此秘訣也。”本冊第三開,便清晰展示了何為“畫樹之竅,只在多曲"。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睢陽袁氏、高士奇、王時敏曾孫王俊、方薰、何紹基、吳式芬……
名家遞藏,傳承有序,品評精妙
此冊最早的藏家當為睢陽袁氏。睢陽袁氏是明代重要的書畫收藏家族,《瀟湘圖》《夏山圖》《層巒叢樹圖》 《宋拓淳化閣帖》等珍品均曾為袁氏家族舊藏。袁樞與董其昌交情甚篤, 本冊畫心中可見“袁賦諶印”“信庵父”等印數枚(袁賦諶即袁樞之子)。
安徽博物院藏《紀游圖冊》袁賦諶印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董文敏畫稿冊》袁賦諶印
從袁氏家族流出后,畫稿輾轉流入高士奇手中。高士奇一生過眼書畫精品無數,卻對這套冊頁獨為屬意。在他的手中,冊頁應該進行了重裝,并進行了至少28次題跋。
最開始的題跋內容往往從書畫鑒藏家的角度出發,聯系前人繪畫典范,或援引董其昌本人的繪畫心得,以對參的方式來解讀,一并展現自己精深的鑒賞水準,對我們如今深入研習畫稿內容提供了一個非常明晰的指向:
第一開,高士奇見董其昌畫層巒疊石,便聯想到自己在笪重光處所見的倪云林石壁,于是在跋文中提出笪重光所藏倪瓚石壁“無寸草尺樹,止作石數層”來對比董其昌此處畫法,評價董畫“有生趣,其用筆則在倪、黃間”。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第二開,高士奇見董其昌中鋒用筆、濃淡相宜,則著重點評筆墨,指出風格淵源,“其得力于大癡不淺”。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第五開中,他將畫稿中的皴點與家藏黃公望《密林陡壑圖》相聯系,指出董其昌臨古用心細微,也一并推舉了自家家藏。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此類因讀畫有感所作的品評性題跋,在這套畫稿冊中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高士奇對董氏畫跡十分在意,妙悟獨多,所著《江村銷夏錄》稱“董文敏公書畫為近代第一,所見真跡甚多”,他本想留出一卷的體量來單獨記錄董其昌的書畫,然而這樣的計劃并未實現,留下遺憾。高士奇為本冊所作大量題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讓我們看到高士奇對董氏藝術的獨到見解。
冊頁歷何紹基、楊季鸞、吳式芬、羅汝懷、周慶云題跋、鈐印,于1939年入藏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這些跋文中不乏溢美之詞:
草草不經意處,乃其天機偶發,生意勃然,落筆成趣,自有神妙。(高士奇跋)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一波一拂,神采奕奕,生氣勃然。(王時敏曾孫王俊跋)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非香光不能有此粉本,非粉本不足以發香光腕底深伏不露之畫理也。(何紹基跋)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著墨無多而天然超逸,具縱橫開闔之妙,殆非文、沈所能也。(楊季鸞跋)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香光此冊隨筆點染,無意于畫而逸情回韻,政使刻意為之,未必臻此妙境。(吳式芬跋)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關于冊頁流傳過程及題跋印鑒的詳細考證,可詳見收錄于附冊前的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原策展研究助理應非兒的《〈董文敏畫稿冊〉高士奇跋文及印鑒研究》一文。
從鑒藏心得、生活日記到人生感悟
題跋背后的文獻價值
除了對畫面本身的反復欣賞與稱贊外,高士奇的部分題跋也伴有“日記”的傾向。這種私屬化的保藏觀念和即時性的書寫習慣,為這套畫稿冊注入了重要的文獻價值,也向我們展現出明清藏家在面對藏品以及留下個人印記時,更多元的公私意識。
在重題第二開時,高士奇洋洋灑灑,從去年十月送大兒趕考開始回憶,說到十一月、除夕、元旦、初八、十四日、二十二日、元宵時各事,其中涉及出行、天氣、花事……時而吟詩引典,時而記錄家中或屋外的梅花及西洋茶花的開放情況,閑瑣又淡然。全篇只有“翻董宗伯畫稿偶書”幾字提及了此《畫稿冊》本身。
從這一年十二月開始,高士奇的數次題跋則更加偏離畫面,專注于縈繞心中的喪子之痛,甚至有時,因為在同一頁中看到曾經跋寫的舊日光景,而觸目傷情。此時的畫稿冊已成為高士奇寄寓往昔時光的引子和感慨物是人非的載體。
囿于藏家身份,高士奇更多是借助組群式的家藏和碎片化的題跋印鑒來呈現品位、表達見解。同時,蠡測古代書畫家及藏家的個人心境,往往難以從體例詳盡、內容公開的文本中捕捉實質,而這樣一套難能可貴的“畫稿”圖像和“日記式”題跋,樣本充足、角度多元,且具有一定的時間跨度,本就自成體系地保留下了藏家的諸多信息,成為高士奇研究的重要文獻。
此外,畫稿冊上高士奇之后的其他題跋同樣精彩異常。以何紹基的長篇跋語為例,不但以確切的時間地點記錄了一段“墨緣佳話”,而且在凈慈寺萬峰庵燈下以精妙絕倫的語言,從對畫稿冊的賞讀開始,有感而發地講到藝術品的“精神氣力”從何而來,“心無紙筆,但有畫心”的筆墨關竅,“畫理、畫意、畫情、畫韻”的“可有可不有”,以及“天事多而人事少”“無本色不是,太露本色不是;不成就不是,太成就不是”的畫禪真諦,是體現何紹基藝術思想的重要篇章。
Photograph ? [20240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董其昌傳世唯二粉本畫稿真跡之一
館藏珍本首次全本高清、原大、原色復制出版
董其昌傳世畫稿中定為真跡無疑的僅有兩件,一為故宮博物院藏《集古樹石圖》,另一即為此冊。在上海博物館大展“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中,這兩件作品曾短暫合璧展出,這也是這套冊頁的真容近百年來首次出現于中國觀眾的視野中。
展覽現場
名家推薦
明人畫稿,董其昌的手筆最為珍貴,可看作南宗畫的具體而微。高士奇對董其昌愛之甚深,是董畫的第一個收藏者,編有專藏畫目,惜未傳世。因此,欲理解董其昌山水的基礎,理解高士奇為何對董畫如此入迷,看看他如何使用文字全力地讀解董其昌的零金碎玉,有賴此冊。加之,此冊刷印精美,一展卷即悅目不已,不僅增益人心,而且感動人心,讓人不知不覺地也踏上了董其昌走過的三步九跡。
——范景中
我在波士頓大學任教期間,曾多次近距離觀賞《董文敏畫稿冊》,被其精妙的筆墨所折服,董其昌曾說:“以蹊徑之怪奇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誠哉斯言!此冊曾經高士奇收藏,其上所鈐高氏印章,嫻雅別致,堪稱清初第一流。這本畫稿冊對山水畫家、篆刻家、藝術史學者,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白謙慎
本次出版為本套冊頁首次全本高清、原大、原色復制出版,獲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官方授權。
封面特邀著名學者、浙江大學教授白謙慎題簽。
正文使用210g微涂紙,印刷精度較高而反光較低。從效果而言,墨色溫潤,較好反映了董其昌的筆墨氣韻。
《董其昌書畫全集》編輯操刀,前往印廠逐頁校色,比全集更精、更還原!
定制飛機盒及高厚度珍珠棉,為“八角尖尖”的收藏體驗保駕護航。
《董文敏畫稿冊》
〔明〕董其昌 繪
〔清〕高士奇 跋
???售價:488328元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