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養連是紅軍總部長征中一個有特別意義的連隊。在這個連隊里,有穿軍裝、挎盒子槍、身體結實的士兵;有年輕的婦女和戴眼鏡、背梭鏢的斯文人;還有拄著拐杖的老頭。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當數徐特立同志,58歲,其次是謝覺哉同志,50歲。
這個連隊每到一個地方,老百姓見到了都覺得奇怪。不論是白發斑斑的老人、年輕的小伙子、姑娘們,或是騎在大人脖子上的娃娃們,都以驚奇的眼光看著他們。那些喜歡打聽事的人,就和他們扯起來。
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問他們:“你們是什么隊伍呀?”“紅軍。”
老人還不相信,追問:“那個老頭也是當兵的?戴眼鏡那個也是?”
他們只好回答說:“我們都是紅軍。”
毛澤東與賀子珍合影
那是1935年長征途中,賀子珍被編在婦女班。
婦女班的同志可真能干,一點也不亞于那些年輕的小伙子。她們拿著一根竹竿,背著自己的行李和糧食,一個勁地往前緊趕,遇到小水溝,把竹竿往水溝一插,兩腳一蹬,像撐竿跳高一樣,一蹦就過去了。
因為敵情嚴重,上級規定晚上行軍時不許說話。一路上只聽見“刷刷”的腳步聲和那潺潺的溪水聲。就這樣,他們走過了許多地方,老百姓都不知道。可是一到天亮宿營的時候,大家又熱鬧起來,說呀,笑呀,唱呀,到處都在歡樂,一夜的行軍疲勞真不知被趕到哪兒去了。
長征之路沒有平坦可言,前有阻擊,后有追兵,曲曲折折,迂迂回回。部隊從貴陽向云南前進,進到貴州的盤縣境內。不一會,只見遠處的山坡上有人零零亂亂地往下跑。仔細一看,原來是敵人想從左側山上迂回我們,被我們的警戒團打了下來。
就在部隊撤退的時候,突然三架敵機臨空,直向休養連的隊伍俯沖過來。賀子珍下意識地大聲喊道:“臥倒!”
敵機轉了一圈,扔下幾顆炸彈就飛跑了。誰知狡猾的敵機并沒有真正離開,片刻重又飛了過來,再次俯沖休養連。
“臥倒!”賀子珍又大聲喊。
誰知一匹戰馬受驚,沖上道路,飼養員去拉,那馬死死不回。情急之中,賀子珍沖上去,幫助拉馬。恰在這時,敵機再次俯沖過來,扔下炸彈。賀子珍為掩護飼養員小劉,緊緊地趴在小劉的身上。炸彈爆炸了,小劉安全了,而賀子珍卻全身上下都是傷口,流著血,處在昏迷狀態。
很多人都呼喚著她的名字,卻不見她清醒。
經過醫生認真檢查,賀子珍全身共有14處傷口。因為野戰條件較差,當時只能把傷口表面的彈片取出。醫生做了簡單的消毒處理和包扎,賀子珍仍處于昏迷狀態,鼻口出血不止。醫生懷疑彈片是否進入腦部或心臟,事實上后來檢查確定,彈片進入了她的肺部。
他們把賀子珍平躺著放上擔架,血仍慢慢地流著。醫生說:“危險期并沒有脫離。行軍很危險。”
有人建議,把賀子珍放在當地老鄉家里比較穩妥;有的表示不同意,說:“是不是請示一下毛主席。”
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請示,立刻做了三點重要指示:
一是不同意寄放到老鄉家養傷;
二是把最好的醫生傅連暲調過去;
三是擔架員要加強一倍。
因為毛澤東清楚地知道,留在老鄉家一無藥二無醫,等于白白送死。再說敵情復雜,村子里也不安全。于是毛澤東下了死命令:“死要見尸!”
經過緊急搶救,直到下午2點鐘賀子珍才清醒過來,她的第一句話便問:“小劉傷著了沒有?”
“沒有。”錢希均告訴她。
這時小劉撲到擔架旁,哭得淚人兒一般:“大姐,我沒有保護好你反而讓你為我受了傷!”
賀子珍道:“我受傷和你受傷還不是一個樣?”
毛主席
錢希均又告訴子珍說,她受傷的事主席已經知道了。賀子珍一聽就急了:“不要告訴他!他的事就夠忙的了,不要再分他的心!”
大家聽了賀子珍的話,都感動得流下熱淚。
部隊又要出發了,指導員董必武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安排4個人抬著賀子珍走。他走到擔架旁,摸摸子珍的頭,安慰說:“子珍,在后面慢慢走吧。”又吩咐擔架員說:“你們不要掉得太遠!”
賀子珍點點頭,腦袋暈暈乎乎。
十幾天過后,賀子珍總算清醒過來。接下來幾日的行軍,賀子珍終于翻過空氣稀薄的大山,趕上了隊伍。
毛澤東、賀子珍合影
在宿營地,毛澤東特意趕過來看望賀子珍,賀子珍泣不成聲地說:“沒有想到還能見到你啊!”
“你不是堅持要留在老鄉家嗎?”毛澤東還開玩笑地說。
“說真的,我當時沒有活的一點希望。是你救了我!”
毛澤東又從頭到腳地把傷口看了一遍,對賀子珍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好好養著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