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燈韻,匠心傳承——佛博坊之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紀實
秋風輕拂,月滿中秋,當彩燈遇上蓪草,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火花?9月12日上午綠景學子在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精心策劃下,開展了一場以“中秋燈韻,匠心傳承”為主題的佛山彩燈與蓪草畫的魔法融合之旅。
匠心獨運:蓪草畫里的斑斕世界
蓪草畫以其獨特的繪畫材質和精細的筆觸著稱,其題材廣泛,色彩濃艷。活動開始,佛山市澤呱蓪紙畫藝術工作室主理人蘇澤恒老師為孩子們做蓪草畫制作的介紹,向綠景學子們展示了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創作細膩精美的蓪草畫是對孩子們色感和耐心的一大考驗,孩子們在傳承人的耐心指導下,手握畫筆,輕輕蘸取色彩,結合有關中秋的元素于蓪草紙上勾勒出一幅幅細膩生動的畫面。
蘇老師在跟孩子介紹通草畫里的斑斕世界
光影交錯:佛山彩燈點亮創意火花
隨后,佛山嘉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佛山彩燈傳承人、工藝美術師黃敏言老師,展示帶來的集多項非遺工藝的彩燈,引導孩子們從了解彩燈的歷史淵源起逐步講解彩燈的歷史發展過程、各項工藝的制作步驟,及各個部件包含的喜慶豐收,吉祥納福的寓意。在黃敏言老師的巧手示范下,孩子們巧妙的把蓪草畫和彩燈拼合在一起,制作著屬于自己獨一無二,承載著對節日祝福和夢想希望的彩燈。最后,發揮創意地為彩燈繪制上充滿嶺南韻味的顏色。
黃老師跟孩子們介紹佛山彩燈歷史
黃老師教孩子們制作佛山彩燈
“中秋燈韻,匠心傳承”---佛博坊之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到彩燈藝術的美,更讓孩子們了解到佛山彩燈及蓪草畫的文化價值,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尊重。
王立新校長和黃老師欣賞孩子們的作品
孩子們在認真繪制彩燈
“我要認真做好這盞彩燈,留到中秋之夜掛到月亮下,和弟弟妹妹們一同欣賞。”第一次接觸彩燈的冼思睿同學同時表示:“彩燈是我們佛山的非遺工藝,當給燈涂上顏色后,那濃濃的嶺南味讓我們沉醉其中。”今后她要把這個美麗的佛山文化精品,非遺工藝與更多人分享。
冼思睿同學在認真制作彩燈
隨著活動的圓滿結束,綠景學子對傳統文化的探索與傳承之旅并未停歇。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小小的文化傳承者定能將所學所感融入生活,用實際行動去守護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