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個很喜歡看視頻,尤其是抗日神劇的人。在很多年前,安卓平板還沒有普及開來、基本只有iPad可選的時候,我就提議過給他買個平板,用大屏幕看連續劇。父親連忙擺手說:“太貴了,我可不要,手機一樣能看,不花那冤枉錢。”時過境遷,如今安卓平板的APP適配都很成熟了,性價比也都很高,這次我沒有再與父親商量,直接先斬后奏,送了他一個安卓平板。用了一段時間,問及父親的使用感受,他老人家表示這東西可太好了,太清楚了,再也不用瞇著眼睛看字幕了。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愿意湊合用,固執的認為沒有必要,只是因為這個東西的價格沒到位。
而這,亦是我在深入體驗山靈CR60一周后的真實感受。
在音頻圈里有句話廣為流傳:耳機玩到最后肯定是要上臺機的。不同于隨身系統無需折騰、撐死換條線換個耳套的高集成度,臺機要想玩好,講究可就太多了:大到解碼耳放本身素質是否靠譜,小到連接線和電源線的質量,可細摳的地方很多。而在諸多可調整的環節里,轉盤向來都是非常重要、卻很容易被萌新忽視的部分。
如同開頭的故事一樣,目前主流品牌的CD轉盤,售價大都在4K以上,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數字轉盤的普及。反正PC HiFi也不是不能玩,便攜播放器的數字輸出也能湊合,這就導致即便發燒友都知道轉盤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愿意把大頭預算花在這一部分。
今天的主角,官方售價1798元(首發價1698元)的CR60,就是為了填補這一市場空白而存在的。
也許是山靈這一批CD臺機新品都是這種方方正正造型的緣故,CR60的設計并沒有給我太多驚喜,就是很規矩的、很專業的形象。全金屬機身配合側面的多條橫向紋路,保證了手持移動過程的穩定性。
配置也與其他先行推出的山靈CD臺機保持一致:支持光纖/同軸/USB等數字輸出,支持CD轉盤/抓軌功能,飛利浦伺服系統,三洋HD850光頭,君正X1000E處理器,性能方面是無需擔心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塊1.14英寸的彩屏很有靈性,顯示信息亦很全面,操作不存在邏輯的問題。
抓軌的具體操作很簡單:先將背后的撥桿調到RIPPER檔位,用C to C線連接手機和CR60,打開Eddict Player APP,在主頁設置頁面找到“CD翻錄功能”,按照指示選擇翻錄的格式和位置目錄即可。整個過程還是很簡單順暢的,抓出來的音樂文件我聽了一下,精度和質量都還是蠻高的,再也不用擔心珍藏的CD突然損壞了。
聲音方面,我選擇CR60+EH3這套山靈自家的西裝套進行測試。經過大量的試聽比較,我想這套組合的聲音大致是這樣的:大的框架上,很強調大結像和貼面感的近距離“爽感”,結像輪廓適度虛化,溫和不銳利,邊緣自然發散,泛音連綿不絕。低頻量大管飽,打擊面積較大,力道厚重磅礴,落地感很強。在開揚的聲場和強大的縱深加持下,能營造出相當厚實但不濃郁、飽滿卻不氤氳的高質量氛圍,頓感豁然開朗,心情舒暢;人聲口齒清晰可聞,有一定甜味,潤澤清新,細膩怡人。并不過度追求醇厚或是暖糊的韻味,而是大大方方、柔和動感的呈現出自然的質感;高頻延展自然通透,線條感寬松不緊繃,亮度和音色的準度都可圈可點,頗有點并不以高頻見長、但聽起來依舊華美靚麗的意思。
再將便攜播放器數字輸出連接EH3進行橫向對比,我發現了CR60的厲害之處:可能是供電方式不同的原因(便攜播放器是電池,CR60是電源),單從整體的氣勢上而言,兩者的表現就堪稱云泥之別,CR60的聲音更有表現力,且結像更清晰更凝聚,瞬態更有英姿颯爽的寫意感。單獨聽便攜播放器也還不錯,不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有結像縮小了一大圈,變得更加中庸老實,缺乏抓耳的音色和鮮活的聽感,密度也打了折扣,顆粒度和層次感表現也都要稍差一些。事實證明,兼職和主攻做同一件事,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要說唯一的缺憾,可能就是CR60不支持U盤,只適合擁有大量CD的用戶(要是支持那還得了?ET3都不用賣了)反正看需求來吧,CR60不到2K的售價,性價比肯定是極高的。相比較PC,CR60不需要折騰Windows系統,即插即用,音質也比便攜播放器明顯更好,是更簡單、更純粹、更精準的高素質音源設備。
一句話總結我對CR60的認可:沒有不香的產品,只有不香的價格!
以上
By鐵西遲之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