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三折疊手機火了,售價2萬元一部,被黃牛熱炒。那么,為什么三折疊由華為最先推出來?
余承東說,華為為這款手機投入了5年時間。這種前瞻性的投入,一般手機企業不會輕易涉足。大部分手機企業習慣采取跟隨戰略,有了參照綠本,做起來就容易多了,也能將成本和風險降到最低。
當然,三星是有能力推出三折疊產品的,畢竟,三星的產業鏈十分強大,自己就能生產柔性屏。去年,就有消息說,三星要推出三折疊。據筆者了解,三星也較早布局了三折疊,并于去年3月展示了三折疊概樣機,不過看上去較為厚重。
今年2月底,三星再次在巴塞羅那展示三折疊產品,其中一款可伸縮的折疊屏產品備受關注,拉伸之后屏幕尺寸可達12.4英寸。不僅如此,三星還展示了筆記本電腦折疊屏,拉升后屏幕可達17.3英寸。
不僅僅如此,三星還有四折疊概念機。當然,這種四折疊,更像是兩臺折疊屏組合起來的,十分厚重。毫不夸張地說,這種折疊屏產品,可以武器使用。
那么,三星為何遲遲不推出三折疊手機?
首先,三折疊手機要實現極致輕薄,難度大。目前,市場上的主力折疊屏,僅僅是對折,厚度與重量就讓大部分人無法接受了,所以,才有手機廠商去開發小折疊產品,滿足女性用戶需求。另外,折疊屏為了實現輕薄,往往在性能與體驗上進行妥協。比如,折疊屏受機身空間限制,均在方面拍照進行妥協,也被用戶普通吐槽。在折疊屏的基礎上,再加一次折疊,難度進一步加大,如何在輕薄與體驗上做到兼顧?這是巨大考驗!
在展開狀態下,華為三折疊手機的厚度僅為3.6毫米,可以與硬幣比厚度,這幾乎做到了極致。但即便如此,華為這款三折疊手機重量也達到了298克(華為Pura70 Ultra重量為226克)。可以想象,如果其他廠商在技術、設計、工藝等方面不成熟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產品可能會更加厚更重。產品過于厚重,玩起來就會很累,尤其是躺著玩的時候,會讓你的手臂、肩膀酸疼。
其次,是市場化、商業化問題。在華為發布三折疊手機之前,也有國產手機廠商透露,他們早有三折疊方面的布局,是否推出三折疊,關鍵要看市場需求。畢竟,現在很多購買了折疊手機的用戶,依舊沒有將其當主力機用,平時外出時,習慣用直板機。也就是說,市面上的很多折疊屏產品,實際上還是被用戶放在家里當作平板使用了。此等情況下推出三折疊,除了華為,大部分廠商都有顧慮。比如三星,盡管它是全球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老大,但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不高,而海外用戶更喜歡直板機,他們對折疊屏的接受程度,不如中國用戶,更別說三折疊了。
當下,全球折疊屏手機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市場。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為1068萬臺,同比增長52.4%。IDC還預測,中國市場折疊屏銷量長期約占全球折疊屏銷量的40%。
當然,還涉及定價問題。三折疊成本更高,需求也沒有普通折疊屏那么大,價格自然會更貴。價格過高,反過來也會影響銷量,這是手機廠商必須考慮的因素。而華為在中國市場有高端化的能力(包括技術能力和品牌能力),尤其是去年解決芯片問題后,華為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更上一層樓,華為手機被稱為“爭氣機”,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突飛猛進。比如,去年9月發布的華為Mate X5,價格從12999元到16999元,結果這款手機超級火爆。華為三折疊比華為Mate X5貴了7000元,對于高端用戶群體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定價。而其他廠商,拋開技術不談,絕對不敢在中國市場將手機賣到2萬元,它們即使要推三折疊手機,也會等成本降下來以后。文/徐上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