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上周末,星辰班畢業四個月之后,丁老師給我們“回爐重造”加了一節課。有三個我覺得非常有啟發的小故事,想跟大家分享。
1
我們為什么要幫助別人?
自己資源豐富的時候,幫助他人只是舉手之勞,相對比較容易做到。
可是,當你自己只有一碗粥,而別人已經吃不上飯的時候,要不要分一口給別人?當一件事對你來說很麻煩,幫助別人幾乎你也得不到什么回報,而這個幫助對別人來說意義重大的時候,你要不要幫?當你自己感覺力不從心,而別人已經明顯支撐不住、快要倒下的時候,你要不要扶一把?
老師給到了一個比喻,我覺得非常啟發我。
老師問我們:一顆樹上的果子想要長得好,取決于什么?
我們回答說:取決于土壤里是不是有足夠的養料,樹的根扎的是不是深,這一年的天氣是不是好,有足夠的雨水和光照。
老師說:對,一顆果子長得好,主要是因為這個生態系統好。果子自己的努力是很有限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樹上的果子,身邊的環境是生態系統。
我覺得這個解讀真的太哇塞了!!!
以前我幫助別人,還是有一些私心是出于“我想要別人說我好”,“我未來可能獲得什么回報,就算沒有,也算留個人情了”。聽完這一番解釋,我突然覺得那些“我的”都不重要了,大樹都長不好,我們這些小果子還想啥呢。
感覺視野一下被打開,看問題的角度一下子從“我這顆小果子”拉到“會對生態系統產生什么影響”,做的決策也會完全不一樣。
2
無用之用
老師去一個城市出差,這個城市里面有很多古榕樹,上百年的很常見。
然后老師問我們:你們見過榕樹做家具或者蓋房子的嗎?
大部分同學說沒有,個別說見過,但是做的家具不好,時間長了木頭會變脆,壞的快。
老師跟我們分享,他問一個當地人,為什么這里的古樹基本上都是榕樹?
當地人說:因為有用的樹都被砍了。
然后有個同學接話說:沒用的活得比較久。
我聽到這里,內心OS:臥槽,太有道理了!!!
《道德經》里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這對于我這種,總是想給自己找點事,生活必須有“意義感”的人來說,是一種一盆冷水式的警醒。
數九寒天,最該做的事情不是去刨開結著冰的地面和積雪,往土壤里塞種子耕種,而是應該回到溫暖的屋子里,圍著爐子烤烤火、吃吃小火鍋,看一看電視劇,跟好朋友聊聊天,認真生活。
最近遇到一些起伏,我問老師,對我現階段有什么建議。
老師說:好好活著,活得久一點。
3
一個設計師的故事
有個設計師在工作中遇到一類很困擾的問題,請教老師。作為設計師,他非常注重“光”在環境中的作用,燈光只是有一點不同,整個氛圍呈現的就完全不一樣。他是一個很認真也很有追求的人,想要打造完美的作品,但是每次都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去說服客戶關于光的理念,勞心費神。其實這些燈光的使用也并沒有增加很多預算,但客戶往往不理解,覺得太麻煩、沒必要,他就要解釋很久。
他問老師:怎樣才能不那么費勁兒,讓客戶接受我關于光的理念呢?
老師說:光是你的語言,你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問客戶:你想要什么樣的感覺?臥室想要什么樣的感覺、餐廳想要什么樣的感覺?
他一下子就懂了。
我們往往會陷入一種執著,即在自己的語言體系里執著。“光”是設計師的語言,而不是客戶的語言。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其實也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光是設計師想要的,而“感覺”才是客戶想要的。
其實不只是設計師,任何行業、任何職業,只要有一個你服務的客戶,工作內容的一部分都是“翻譯”——從專業的語言翻譯成客戶想要的。
那怎么樣才能成為好的“翻譯”呢?
是把“我”放下。
落到行為上,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把“我”放下,把對方放在心里,用對方的語言溝通。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在生活中練習基本功,隨時隨地把“我”放下。當放下自我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人來幫助你。
老師說,未來我們的修行之路,方向就是“身懷絕技,心懷天下”。
三個小故事講完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你老師還是你老師,我就想不到這么有深度的案例。路漫漫呀,繼續加油~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