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éjà vu!
美國20強律所,博欽(Perkins Coie)離徹底退出中國,就只差深圳了。
自3月份關掉上海辦公室以來,這個從1971年就開始涉足中國業務的國際律所,剛剛宣布再關北京辦公室將業務轉到深圳。
有人稱此舉一方面可以遠離中心,另一方面又能更靠沿海,業務的開展會更順利,但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而就在前幾天,禮徳(Reed Smith)也關掉了北京辦公室,僅保留上海和香港的辦公室。
加上之前的瑞生(Latham&Watkins)、奧睿(Orrick)、盛德(Sidley Austin)、德杰(Dechert)的退出,的確應了法律外媒說的:
退出中國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慣例,不稀奇了。
可另一方面,歐美律所卻迎來了合并潮,涉及的律所數量、規模、區域的復雜性,被稱為歷史最高。
美國律所中國辦公室動向
通常情況下,律所發展到一定程度,有的會選擇合并來增量,有的會選擇擴大規模,增加海外的業務搶占市場。
但由于地緣政治原因,大部分美國律所重新調整了在華的布局,包括縮減人員規模,減少業務,甚至關閉辦公室。
這就形成了兩個大的方向,等待被挖掘的新興法律市場(亞太、中東,印度已經成為了香餑餑,下篇內容詳講),和需要刺激的傳統市場(歐美)。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還屬英國律所安理(Allen &Overy)和華爾街律所謝爾曼斯特靈(Shearman&Sterling)的「跨大西洋合并」。
A&O Sherman 組成了一個總收入35億美元,4000多名律師,800多位合伙人,3000多名雇員,48個辦公室的全球大所。
這次合并,是在兩個律所合伙人分別99%投了贊同票后進行的。
在英國魔圈所被美國大所強烈打擊的前提下(點擊查看往期相關內容),A&O選擇了「找外援」,但同時給其他英國律所拋出了難題。
從高薪挖走律師到市場占有率
美國律所的強勢,成功挑戰了英國魔圈所
有的律所,選擇緊隨其后。
本就是英美「混血兒」的溫布爾·邦德·狄金森(Womble Bond Dickinson)宣布和美國律所路易斯·羅卡( Lewis Roca )合并,成為一個千人律所」
當然,除了英美大所跨境的合并,還有不同規模的美國大所也加入,推高了這一次的「合并潮」
比如因為客戶沖突扯皮很久,但也以15億美元「終成眷屬」的Troutman Pepper Locke(勞特曼·佩珀·洛克)。
合并過后,這個律所將擁有1600名律師,在美國和歐洲設立35個辦事處,并將深耕歐美地區業務。
跟他們幾乎同時間宣布合并的,還有兩個來自美國東西海岸的律所,斯帕爾(Ballard Spahr)和萊恩鮑威爾(Lane Powell)。
根據路透社統計,目前律所的合并數量同比2023年增長了25%,并且預計還會持續全年。
當然,這些律所是1+1>2的強強聯手,還是抱團取暖尚且未知。
但在跨大西洋律所的合并潮方興未艾之際,似乎看不到亞洲律所之間的合并跡象,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 繼續聊點別的 -關于出海,
我們一不小心做了十年!
如何幫助到更多的律師,
幫助到更多的企業出海,
是我們一直在實踐和思考的事情。
最近,我們把這個實踐與思考,
變成了一個成體系的課程,
放在香港,在我們第26期中去呈現。
9月20日~22日,香港大學內。
如果你想出海,不知道怎么做?
如果你的客戶想出海,
但是你不知道如何幫助到他?
如果你是涉外律師,
你感覺找不到很好的業績增長模型?
那你來上這趟出海的必修課!
只有換一個底層邏輯與模型,
才能更好地在出海中找到成功之道。
掃碼加她微信,
一起聊聊出海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